第4章 交流、顾虑、新领域(2/5)
简至康听到梁远这个有些天真的问题,苦笑了一下说道:“一言难尽啊。”
美利坚虽然被许多人誉为人类的希望,可惜就像梁远所说的“这个星球上没有什么是完美的。”美国虽然把公平和民主挂在嘴边,把自己打扮成救世主的模样,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在中国你可能会遇到是代表人民说话还是代表党说话的问题,在美国你会遇到一个叫做融入主流社会的问题,对华裔科学家来说,一层看不见的天花板始终存在着。
美国许多实验室的工作和其他研究机构没有太多不同,华裔科学家和其他族裔的同事相处也没什么障碍,福利待遇上也基本一样。但在华裔科学家的升迁、受信任程度、发言权等方面,却不可否认地存在着程度不同的歧视。在进入这些实验室的时候,同样的申请、类似的条件,华裔总会吃亏。
华裔科学家在美国大部分实验室都是从事基础科学的研发工作,从事具体工程应用的很少,源于族裔间的信任问题,涉及到武器开发的根本没有,在新世纪随着共和国综合国力的上升,这种种族间的防范做到了极处,曾有麻省理工的留些生爆料说,学院组织去为f22战斗机了f119100航空发动机的普惠公司参观,就明文规定,俄国留学生不能去,中国留学生不能去。
在美国的日常生活中针对华裔的歧视也是若隐若现,美国反华情绪高峰时期,甚至出现华裔议员应邀到美国政府部门参加一个公开活动,结果被门卫拦住恶意反复盘查,出示议员证都无济于事,而他的白人助手却被轻易放行的种族歧视丑闻。华裔科学家若想发表有价值的科研成就,往往由于知名度和影响力不够,所以不得不找一个非常有影响的白人科学家做靠山,这样才能在权威论证会上得到了关注和认可(注1)。
世上本无桃花源的存在,华裔科学家在美国虽然有着种种的不如意,但单单从比烂的角度来说,美国还是要比祖国大陆好得多。
梁远看苏良宇瞅着自己笑得古怪,知道苏良宇理解自己这几句话背后的含义,连忙转移了话题,这种事情撩拨一下就好了,赤裸裸的掀出来就显得没水平了,种子自己已经种下,老苏肯定会拿着方面的事情做文章的。
“科研从来都不是独立,刨除军事因素外,推动科研进步的往往都是企业的力量。只有具有健康成长空间并持续盈利的企业,才有可能在科研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梁远把话题转移到了更实际的企业方面。
“对于企业营运来说无外乎是市场,资金,技术这三项,就市场来说,我们的人口数量就决定了,只要国内经济步入高速发展的时代,注定会成为这个星球上最大消费市场,而作为本土企业我们有着天然的竞争优势,技术这块我就不多说了,简先生这些天对企业的情况也应该有了大致的了解,就我个人来说技术才是一个企业生存前进的核心动力,使企业存在的根本。”
“无论多么广阔的市场等待着被占领,无论图纸上的技术有多么先进,资金是把这一切变成现实的基础,没有资金所谓的市场和技术统统是沙滩上的楼阁,我想简先生对资金问题应该是最关注的吧,对于搞技术研发的实验室来说,就算我决心在大,没有资金根本就是镜花水月的事情。”
简至康哈哈一笑说道:“贝尔实验室每年的科研经费我就不说了,和国内没有什么可比性,不过梁先生既然打算投资电子产业,也应该知道,在国内建设一条完整的ic生产线至少需要十亿级别的投资,我很好奇梁先生会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