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启德(3/5)
知道某人要去机场接两个少女,祁连山把海狮丢在文华酒店的停车场待命。
半依在海狮后座定制的皮质航空座椅中,梁远透过茶色的车窗看着外边首尾相连的滚滚的车流。
此时的香港新机场计划还飘在外太空,从中环到启德只能通过1972年完工的红磡海底隧道。
由于规划上的目光短浅,双向四车道的红磡海底隧道在八十年代就已经不堪重负,早早地成了港岛和九龙之间的交通瓶颈。
客观地说,从实际交通流量上看,哪怕现在香港政府开始启动新机场计划都算适逢其时。
共和国政府当年拼命反对无非是英国人阴险的要死。
新机场及其附属核心交通配套工程的预算超过了1500亿港元,这份上千亿港元的建设、采购大蛋糕中,港岛殖民政府只给共和国留下了8的工程价值份额。
在九十年代,香港新机场建设算是全球建筑相关财团的一场盛宴,西方发达国家无一不在其中分润了多少不等的利润。
由于曾经经常在香港转机的原因,梁远隐约记得自己好像在介绍香港新机场建设的杂志中看到过承接新机场工程建设的所有财团得标情况。
在梁远的记忆里,日后的新机场建设日本以26的份额获得了名上最大的一块蛋糕,香港本地企业以23的份额紧随其后,英国本土获得了16的比例
通过后世网络上的工程细节公开,所谓香港本地企业所获得的23的份额中,怡和所占的比例就超过15。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