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釜底抽薪(三)(4/5)
“小远,前些天你在香港忙着怡和的事情,科技园的聂晓天和浪潮的王欣给你带过来的那份青科赛统计你都没看,我和妹妹看了好几天呢。”
“今天是单号,是菲菲么?”梁远看着在自己左侧说话的丫头,试探的问着。
“我和妹妹一直在讨论。日期到底是按美国时间算还是按中国时间计算。”梁远右侧的丫头娇笑着说道。
梁远放弃了辨认双胞胎的努力,很明显在两个丫头搞定那条国际日期变更线之前。没有妹妹都是姐姐。
“嘉嘉、菲菲,青科赛到底谁获奖了?”梁远顺着两个丫头的心意换了话题。
“初小组的我们没有看,只看了高中组和大学组两个,东大的少年班好厉害呢,这次有资格进京参加决赛的高中队伍超过一百支,一等奖一共才10个。少年班自己就占了三分之一。”
“小远,王蒙蒙的表格处理系统,八七三班的感应式全自动城市路灯,还有小远下届八八二班的踢足球的机器人都获得了一等奖呢。”一个丫头颇为羡慕的说道。
虽说梁远决定对青科赛发起赞助的时间有些匆忙,不过有钱能使鬼推磨。伴随着唐婉的强势介入和香格里拉基金会大笔赞助费用的砸下,所有的障碍统统扫平。
全新的青科赛按年级分成初小、高中、大学三个组别,每个组别都将从全国选出百支决赛队伍进京,每个组别分置一、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比例占总队伍数量的百分之十,二等奖占百分之三十,其余百分之六十都是三等奖获得者。
这意味着只要能代表地方进京参加青科赛决赛,参赛队伍和其指导教师至少会分别得到三千和一千五百元的奖金,这笔款子在万元户就有资格登录市级报纸的八十年代无异于一笔“巨款”。
而青科赛一等奖高达万元的奖金在共和国的教育系统内部更是引发了巨大的地震,无数教职员工的工作热情被充分调动,结果改制后第一届青科赛的参赛学校创记录的超过十万所。
期间各省市教委为了决赛名额如何分配更是吵得乌烟瘴气,若非唐婉坐镇其中快刀斩乱麻,光这个名额问题就足够开上一年的会。
可惜,超导电磁炮项目被吴忠华枪毙之后,梁远跑去了联邦德国,这些大场面都无缘见到,倒是按部就班上课的双胞胎对青科赛的总总知之甚详。
“小远,你说我们的超导电磁炮若是没有发生意外是不是也能得到一等奖呢。”另一个丫头很是遗憾的问道。
“那当然,我们那个项目光凭名字就可以横扫青科赛了。”梁远笑着说道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