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历史的车轮(二)(3/5)
毕竟对于改开来说内外平衡非常重要,外部环境改善了,也能极大的缓解共和国内部保守势力的压力。
梁海平比梁远早到了欧洲一天,接到北车的消息后就和刘文岳等人对国务院、铁道部等部门的意图进行了分析。结合着梁远的计划共和国国内和香港的局面,众人一致得出结论这是一个将华晨动力包深深扎根到共和国铁路系统的好机会。
以此时亚运会的影响力来说,长征三准高速铁路一旦成功营运,必定会成为共和国铁道部甚至共和国本身最为靓丽的名片,这种横扫共和国各个阶层甚至深入影响共和国数十年的广告效应远嘉的高层又哪可能视而不见,更别说此事成功后政治上额外的好处了。
新中国第一条准高速铁路,可以想象遇到的问题绝不会少,未来的一年之中。梁海平的工作重心和精力肯定是向国内和体制内倾斜,梁远又打着读书的名头不管事。那么梁海平空出来的位置不言而喻。
虽然远嘉横跨六大业务部门的只有梁海平一人,不过经历过两个甚至三个系统锻炼的却有多人,刘文岳在贸易、航空、基建三个部门都工作过,鲁恒升的履历则跨越了贸易、基建两个部门,身在香港的祁连山也从事过贸易、金融、基建三方面的工作,周远航入职以来虽然一直在航空部门工作。不过航空部门比较特殊甚至可以将远嘉全部的业务部门串联起来。
已经看过梁远计划的几人深知,收购怡和这道坎远嘉一旦越过就是新生的财团气象,此时的竞争关系到日后个人在财团体系内的定位和利益,特别是刘文岳和鲁恒升,两人都是以管理出色闻名于集团内部和技术、管理两手抓的苏良宇、周远航等人不同。对于这个机会两人自然是更加上心。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