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岔路(上)(4/5)
当然梁江平在这里说了个谎言,当年部队推荐去102所的有两人一个是何明贵,另一个就是梁江平,在确定102所只有一个编制之后。梁江平选择了主动退出最终去了军区直辖的重炮部队,拐上了另一段人生岔路。
何明贵从哈军工毕业后一直从事大口径火炮的研发工作,84年已经离休的朱雨生临危受命出任总师,负责共和国下一代主战坦克的研发工作,朱雨生上任之后。把昔日的弟子调职到自己手下帮忙,一来二去就是五年。
原本在89年年初,共和国新一代主战坦克就应该锁定技术设计转成样车制造,不过一个意外的插曲打断了这个进程。
梁江平退役后和天南海北的战友们一直保持着联系,在梁江平和何明贵的通信中曾提过东北机车厂打算把宝石涡轴发动机装进铁路机车,继续研发长征三号燃气轮机车的研发情况。
李远玲负责的华晨动力梁江平也简单的写了几句,梁江平没想到是这封信在即将锁定设计的三代坦克研发团队内部造成了极大的分歧。
八十年代正是国际军界对燃气轮机上坦克鼓吹得最为激烈的时代,全球最顶级的两大超级大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燃气轮机组作为坦克的核心动力,在八十年代末,美国的1a1苏联的t80早已先后入役引领者整个星球的陆军装甲风潮。
共和国新一代坦克的核心设计思路是在有限的工业基础上,通过高综合、优化匹配系统功能等手段,来达到最优的坦克性能设计。
换句话说就是要尽可能的拔高每一块木板高度,使木桶装下更多的水,如果一块木板实在过低,如果实际情况允许,那么从一块较长木板上截取富裕高度对短板进行补强也是合理行为。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