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瞒天过海 (十五)(2/5)
不过梁远这话扯起来可就长了,共和国建国之后,红旗辉煌年代的那些历史暂且不提,对于红旗这个品牌来说改开之后反倒陷入了很大的困境当中。
在红旗无往不利的那些年代,面对的都是国内的竞争对手,以共和国当时幼弱的汽车产业而言,背靠当时共和国唯一重工业基地成长起来的红旗,其对手的技术水准也就是和公园碰碰车相似的那种水平,红旗自然能把对手顺利碾压,还为自己赢得了“大”红旗的美誉。
改开之后,红旗的竞争对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比大批各显手段入境,海外同时代的蓝鸟皇冠公爵王等车型,红旗技术落后,车载装置老化,日常毛病过多,生产设备落伍等问题一一暴露了出来,长汽自家统计每生产一台红旗平均要亏二三十万,长汽生产红旗的车间陷入了严重的亏损之中。
长汽一直都是骨干级别央企,地方根本没权限参与管理,因此关于红旗的未来前途问题被上报到国务院。
在彼时建立市场经济深化改开的语境下,当时的共和国当家人在关于红旗未来应该如何的文件上直接批示:既然生产赔钱亏损以后就不要在生产了。
然后红旗在八十年代直接停产了,时光幽幽如水,十来年的时间转瞬而过,虽然此时共和国的政局早已面目前非,不过就算面目全非按政界传统而言,这个节骨眼上也没人去翻这个,万一三起三落了,拍板复产的领导以后是不是要被吊起来打。
不过在浩瀚的历史大潮面前,无论个人的烙印如何如何深刻,被冲刷殆尽是必然注定的结局。
世纪之交,随着共和国高级领导人退休年限等政策的落实,所谓的起落再也没了理论上的可能,长汽终于有人想起来自家这个在共和国有着庞大品牌影响力的大红旗。
和新世纪一零年代之后,被誉为五百亿土豪的大红旗完全不同,世纪之交的红旗品牌除了红旗这两个字,旗下已经没有任何的实际资产来支撑,没团队、没资金、没技术、没车间,差不多是白手成家的再创业。
不过长汽又不是傻子,共和国的市场经济都走到了新世纪,哪怕是钢筋混凝土浇筑的脑袋也整明白品牌的重要性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