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段子与高科技(3/5)
不过这会儿正处于产品的销售旺季,如果生产线全线停工改造会付出很大的经济代价,犹豫不决的工厂领导决定召开全厂大会来决定是否停工改造。
在大会上厂领导把关于生产线的改造问题向全厂职工做了介绍,然后民主的征求大家的意见。
这时候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工程师(气质必须符合少林寺扫地僧那种)从下边走了上来,从厂领导手里拿过麦克风说道:不用停产也不用花费五十万那么多的技改经费,给我两百块我半天就能解决掉这个问题。
在全厂职工的一致要求下,财务科和人事科给老工程师批了两百块的经费和半天的事假。
老工程师去市里的百货大楼买了一台电机强劲的五挡电风扇回到了工厂,然后在生产线成品最后装箱打包的位置接通了电风扇,把电风扇调到三挡之后生产线所产生的无产品空盒因为重量的缘故直接被风吹到了地面上,老工程师只用了两百块人民币就成功的解决掉了这个让工厂十分棘手的大难题,获得了德国工程师的高度赞扬与推崇。
十年之后,该厂从德国引进了下一代全自动生产线,新生产线德国人花费大力气改进了生产线的控制程序,成功的解决了空盒问题,维护了德国产品的美誉度与品牌形象。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段子,除了华夏诸葛亮式的斗智风格,还带着一点点霍元甲打擂台式的民族自豪感,就是最后一段文字显得有些意味深长。
这个风吹肥皂盒的段子,在九十年代中后期风靡一时,无数营销与管理大师丢掉最后一段文字后,把这个例子当做范例解读,什么成本控制、思维方式、投入产出、弯道超车等等等等,当然也有人从最后一段中解读出了搞科研只能踏踏实实的一步一个脚印,弯道超车就是扯,投机取巧爽一时最后还不是照样去引进下一代。
新世纪之后,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和成功入世,共和国已经经历了一轮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相比寒酸的九十年代可以说进步了好大一截,全自动生产线早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全面普及,电风扇更是几乎被彻底淘汰出消费市场,因此风吹肥皂盒的段子就显得十分的土气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