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本在乡野间 唐艾文书来(2/5)
“这倒没有,既没死人,也没伤人,下官到得及时,赶在出事之前,就把争斗给弹压下去了!”
“如何处置的?”
“依照将军定下的规制,其虽府兵,操练之日,宜行军法,闹事的那几人,都按军事处置了。”
莘迩点了点头,说道:“你说今天是操练之日?走,我跟你去看看,瞧瞧你募的这些兵怎样。”
田居说道:“将军,操练何时都能看,何须急於一时?王太守已在郡府为将军置下了洗尘之宴,何不先往郡府,尝尝我本地的特产佳肴,看看是否可对将军口味,饮宴罢了,且先休息几日,等到下次操练之时,下官愚见,再去看也不晚。”
莘迩笑道:“田君,你忘了么?我就是金城人啊,金城有甚么特产,有什么美食,我不知道么?”略想了下,说道,“不过君所言有理,特产佳肴也就算了,君等在此等我半天,我确是不好先去瞧那操练,……”笑与王道怜、田佃夫等人说道,“你们知道的,我就是个武夫,这一听到兵士操练,就忍不住想要去看,却是失礼於诸君了!”
王道怜慌忙应道:“将军家为金城高门,下官自任金城以来,常闻金城士子夸赞将军家的门风,端的是诗书传家,我郡之华族也,将军的《矛盾论》、《持久论》等大作,下官皆有拜读,亦皆不刊之论也,将军文武全才,下官望尘莫及!要抗强秦,非得有强兵不可,将军下车伊始,先欲观兵演,此正将军重视国事之表也,下官钦佩!”
却王道怜倒是个会说话的。
田佃夫这矮黑的胖子官职低,也没王道怜这么会说话,因只是在一边儿猛地点头,应“是”不止,以示对王道怜所言之赞同。——却是说了,那王道怜也就罢了,非是河州本地士人,而这田佃夫,与田居同族,田居则是麴爽的故吏死党,那明知道麴爽与莘迩不对付,这田佃夫却为何还当着田居面前,拿出一副讨好莘迩的模样?原因很简单:虽为同族,然一族中人,不见得就会齐心,此其一;莘迩的军府设在了金城,也就是说,只要不离任金城县令这个职位,在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田佃夫就得看莘迩的眼色办事,他又何苦得罪莘迩?此其二。
莘迩笑了笑,与田居说道:“那咱们就先去郡府。”
出发之前,莘迩先与迎接他的那些官吏、士绅和父老们见上了一见。
金城说来是莘迩的家乡,但现在这位莘迩,家本非陇地,对金城当然是没有什么感情,之前驰援麴球,道经金城之时,就没有回“家”去看过,这些年在谷阴,更是一次也没回过金城,这次重到金城,他也没有什么回到“家乡”的激动情绪,但为不给人“其性凉薄”之感,对这些来迎他的“故旧相识”,莘迩却是尽力回忆与他们“早年相交”的故事,与他们追忆“过往”,言及“当年趣事”,却也是谈笑生风。
叙旧多时,把迎他的人大致见过一遍,莘迩回车中坐下,就由田居、张道岳等在前引路,秃发勃野、高延曹、罗荡等将及一干来迎他的征西军府的吏员们随行在他的车边,余下的人等也各上车,尽皆跟从於后,十余将校、三二百辆车子、数百骑兵的前呼后拥下,前往县城。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