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惨淡的国内大麦种植(3/3)(4/5)
“伴随着进口源的紧张,相信发展国内啤酒大麦生产规模和建立稳定的优质产品基地的呼声会越来越强烈了。”齐政淡淡说道。
丁显说道:“这已经变为了现实。我得到消息,前不久农业部开始组织专家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啤酒大麦发展规划了。但短时间内,注定还是一锅乱粥。”
“国内大麦生产基本上都是散户种植,品质均一性比较差。而且小品种农作物往往有着共性问题,小农经济,价格波动幅度大,往往是‘三年孙子,三年爷爷’”
“在产量和质量不稳定的情况下,肯定会导致企业抢购,同样会造成价格上涨。”
齐政就摆摆手:“不管他们,我们要先行一步,通过订单农业的模式,降低清源啤酒的供应链和市场风险。同时,采取‘优质优价’策略,帮助提升大麦生产的经济效益。”
其实,从农业部开展的啤酒大麦样品征集和检测鉴评活动的综合鉴评结果看,我国不仅有优质的啤酒大麦品种,而且许多啤酒大麦品种的品质可与进口啤酒大麦媲美。
只不过国产啤酒大麦的质量控制一直是我们的软肋。
国产啤酒大麦品种进入商业生产的准入门槛低,又以小农户生产为主,自然难以进行标准化生产规程的推广和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利用肃省光照充足、温差大的气候优势,掌控品种优良的啤酒大麦的大规模种植,是嘉谷此行的目标之一。
“我们可以说是来的时机刚刚好。”说到这个,丁显面露笑容。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