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南北双粮的对峙(3/5)
这家民营粮企是一家“中间开花”的水稻深加工企业,从做米糠油开始分别向产业上下游配套了大米加工厂和稻壳发电、稻壳灰提取项目,但是因为囿于资金不足,一直没法取得大的发展。
直到王昱业用支票敲开他的大门,才接受了嘉谷的投资,为嘉谷的水稻加工基地建设了稻壳、米糠两条水稻深加工产品线
稻壳首先用来做生物发电的原料,燃烧之后的稻壳灰中则可进一步提取活性炭、白炭黑等化工产品。
米糠就用来加工米糠油,而米糠油加工过程中的米糠粕则可继续深加工提炼米糠蛋白、膳食纤维、肌醇等高附加值产品。
“白炭黑的市场价格在3000元/吨左右,主要用于饲料、添加剂、塑料鞋底行业;稻壳灰的另一种提取物活性炭则主要是作为吸附剂存在,市场价格在4500元/吨左右,同时还可用于豆油加工过程中的脱色、脱染。”加工基地的技术负责人介绍说道。
王昱业也认为,按照深加工基地现在开发的产品以及实际深加工水平来算,能使每吨水稻增值400元左右。
“米、电、油、灰,再加上糠蜡,水稻深加工产业链延伸之后,嘉谷粮油的营业收入提高十个点,这样有利于补偿大米市场低迷带来的亏损,提升企业的盈利水平。”王昱业充满信心说道。
……
另一边,与嘉谷将水稻深加工“吃干榨净”的产业模式截然不同的是,益海集团是靠规模战和价格战取胜。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