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越烂越好的俄远东地区(3/5)
俄罗斯境内作物种子产量没有国内种子产量高,而农药和化肥等物资还是采用计划供应的模式,需要提前一个季度报计划,不仅价格高,而且需要到莫斯科购买——来回一趟黄花菜都凉了。
至于进口,那必须不允许啊。
另外,你想使用国内的农机具?可以。只需要得到莫斯科出具的许可,并缴纳保证金,且只能在俄罗斯境内工作2年,如到期不返回,呵呵,对不起,保证金不返还了,机械工作也不合法了。
除此之外,俄罗斯方面政策相当不稳定。
农业开发方面,俄罗斯就没有对企业的统一收费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地方政府的自由度大。所以,地方政府换届后,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什么?以前的政策是这样的?我不管,我心情不好,赶紧将政策改了……
这尼玛,哪个投资者扛得住啊?
远东的农业发展极为薄弱,耕地面积大概只占全部面积的3,耕地利用效率较低,大面积撂荒。
这种情况下,俄罗斯依靠自身财力根本无法实现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的发展和振兴,因此希望外资进入从事农业,补充国内农产品供应量;但又担心远东地区被外国移民“异化”,体现在政策上就是一时鼓励一时又限制。
此时的老毛子一点都没有喝酒时的豪爽,用张泽宏的话来说,老毛子大概是还沉湎在昔日超级大国的心态里,时不时把外来投资当作保护费,钱我收下了,人你可以麻利地滚了。
总之,张泽宏就这么列了个一二三四五的理由,认为在远东地区投资农业纯属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