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消费贷拒绝者(1/5)
见孙清娜忆起,朱丽亚捂嘴笑道。a href" tart"t;
“她呀,任性得很,认准的事情三头牛也拉不回来。她不是有个结婚对象吗?一度传她的结婚对象在美国很能挣钱,不知怎的,回国之后一直吃老本。结婚的时候婚礼豪得不得了,结果,竟然花了三年才还上办婚礼欠下的债!啧啧,也够打肿脸充胖子了。”
背负债务,在孙清娜看来,是极难想象的事情。左庸亦然。
林恩和她男友大概见惯了美国人背债,才会新潮到为办一场婚礼而背负三年的债务。
有一种积极的看法,认为背负一定的债务,生活会更有目标,个人会更努力奋斗。孙清娜和左庸不敢苟同,他们只能从中想象到压力、恐慌与不安。
想想吧,在过去的30年间,根据美国大学理事会lle&nard的数据,美国公立大学学费上涨了213,而过去30年的通货膨胀率则为1118。
与此同时,从1999年至今,美国学生贷款规模增长超过了500,但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平均工资却不升反降,比2000年低了10。
这种现状之下,美国有4400万人背负着总共15万亿美元的学生贷款。700万人因无法及时还款而出现债务违约。280万人,60多岁还在还大学贷款。
那些背负贷款的人,为了及时还贷,必须一直工作赚钱,被还贷勒紧喉咙,不敢冒险创业,无法为了长期目标而更改眼下的工作。
一想到被生活扼住喉咙,孙清娜就忍不住打个哆嗦。幸好,她和左庸都是保守的人。
曾几何时,有个“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买房的故事”令很多人感慨颇多。
故事里有一个中国老太太,60岁时终于挣够了钱买了一套房子;而那个美国老太太,60岁时终于还清了购房的货款,而她已经在这房子里面住了30年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