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遣兵将东吴来援(2/5)
公元263年沔中郡,沔中属于吴国东南边郡,接近蜀汉巴东郡,靠近沔水,自孙权时期便在此地屯水陆大军三万,其目的之一乃是防止蜀汉来袭击,孙权去世后,东吴与蜀汉矛盾渐渐革去,双方常常互相来使,关系日进舒缓,沔中郡也由兵三万逐渐减到了两万。
由于沔中地处边郡,军事冲突不断,需要一个有魄力有能力的武将来镇守,此地的太守便是东吴骁将骆秀。
骆秀乃沔水水盗出身,早年以勇武侠义著称,后来在东吴大将陆抗的围剿下被吴军俘虏,陆抗看其骁勇又讲义气,当下升起爱才之心,便招揽了骆秀,在麾下任军侯,骆秀每战必冲杀在前,屡建功勋。
由于骆秀善水,陆抗便向吴主孙休保举他为司盐校尉,管理一方水上盐政,骆秀没有辜负陆抗的看中,任中兢兢业业,深受吴主孙休赏识,重用他为沔中太守,镇守沔中。
沔中郡府,府中堂厅正在进行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此时沔中太守骆秀却不是坐在堂厅主位,主位上坐的是一个留着八字胡须,相貌严肃,身材削瘦的中年男子。
早在数日前,蜀使百里告急的赶到东吴首都建业,请求面见当时的吴景帝孙休,沿路吴地官员看事态紧急,未敢怠慢,一路不但为其放行,还增盘缠吃食,助其换马速行。
孙休听闻蜀使百里告急来见,立刻召其面圣,蜀使告知魏军邓艾已偷渡阴平小道,攻入蜀中,蜀汉危在旦夕,恳请东吴速速发兵救援。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