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 电鳐(2/5)
“不能太乐观,以后能不碰还是不要碰比较好。它们发出来的电流是很微弱,但当数量多的时候,也是很恐怖的。尤其是在海底,一旦击晕你,那你就惨了。”卫航不得不给他们打预防针。
电鳐每个“电板”的表面分布有神经末梢,一面为负电极,另一面则为正电极。电流的方向是从正极流到负极,也就是从电鳐的背面流到腹面。
在神经脉冲的作用下,这两个放电器就能把神经能变成为电能,放出电来。单个“电板”产生的电压很微弱,可是,由于数量很多,就能发出很强的电压来。
因此,不要太轻视这些电鳐,被誉为还低电击手,也不是浪得虚名的。
当然,放电生物中,最厉害的还是电鳗,被称为水中的高压电,分分钟电死人的,三百到八百伏特的电流,可不是人体能承受的。
电鳗是一种降河性洄游鱼类,原产于海中,溯河到淡水内长大,后回到海中产卵。
这种鱼的肉味鲜美,富有营养。虽然它能释放出强大的电流,但南美洲土著居民自有办法捕捉。
他们利用电鳗连续不断地放电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休息和补充丰富的食物后,才能恢复原有的放电强度的特点,先将一群牛马赶下河去,使电鳗被激怒而不断放电,待电鳗放完电精疲力尽时,就可以直接捕捉了。
“这海底的生物真是神奇。”一个游客开口道。
“其实,陆地上的生物一样神奇,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而已。”卫航笑道。
“在古代,这种鱼还能用来治疗呢!”顾海潮开口道。
“治疗?怎么治疗?”大家都是好奇。
卫航却微微一笑,电流治疗也不是没有,医院里面,不就有心脏除颤器,用电击刺激心脏跳动的仪器,是抢救致命性快速心律失常最有效的方法。
顾海潮告诉大家,早在古希腊和罗马时代,医生们常常把病人放到电鳐身上,或者让病人去碰一下正在池中放电的电鳐,利用电鳐放电来治疗风湿症和癫狂症等病。
“其实,就是今天,在法国和意大利沿海,还可能看到一些患有风湿病的老年人,正在退潮后的海滩上寻找电鳐,当做自己的‘医生’”他继续说道。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