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康熙”师傅(2/5)
那这“大明康熙手制”,意思就很容易理解了。
在明代,民窑瓷器的款儿那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有堂号,有年号,有人名,有吉语,还有一些“复合”款,比如“天顺七年大同马氏造”。
到了清代,可就没有这么自由了,康熙皇帝曾经颁过圣旨,“禁镇户于瓷器上书写年号及圣贤字迹”。
这个“大明康熙手制”,在民窑落款自由的明代,那就应该是某个叫“康熙”的民窑工匠的作品了。
只不过这位“康熙”师傅,肯定是不怎么出名。
同时,这样的东西,若是流传到康熙朝,也是很容易被“销毁”的,因为“大明”和“康熙”是不能搭的,“康熙手制”更是可能会让康熙皇帝不爽。
所以,虽然是明代的东西,但能“穿过”清代,安然无恙地“走到”今天,和那件“大明康熙年制”的青花压手杯一样,都是极其不容易。
这笔筒有点儿意思。
吴夺嘴角上翘,放下了笔筒。
罗宇泽和葛亮却干脆不看了。
这都“康熙手制”了,还看个毛啊?指定是仿品!
要么给这件仿品题款的,是个生瓜蛋子;要么就是想玩一把“小众”,照着南博的青花压手杯也来个“大明康熙年制”,结果错写成了“手制”,玩砸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