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康熙”师傅(4/5)
吴夺、罗宇泽、葛亮纷纷推辞。
不为别的,和他一起喝酒,说话不方便。
货款两清,三人告辞。
路上,罗宇泽肯定是要问吴夺为什么买这笔筒的。
吴夺除了是靠“听”不能说,能解释的尽量给解释了。
“你这一说,一万还是个大漏儿了!”罗宇泽一拍方向盘,“而且,加上‘康熙’的噱头,这玩意儿要是送到拍卖行炒作炒作,没准儿能出特别高的价儿呢!”
实际上,就算没有“康熙”的噱头,这么一件万历精品民窑五彩笔筒,也能值个十万。说大漏儿不为过。
民窑还能到这个价位,除了万历五彩的名头,更因为万历时期的瓷器笔筒,本来就不多。
因为瓷器笔筒也就是明代后期才开始出现的。
笔筒的用性不强,但是观赏性很强,出现虽晚,却能很快在文人墨客中风靡起来。
说笔筒实用性不强,是因为古代和现在不一样,现在钢笔圆珠笔可以放笔筒里;可古代是毛笔,你是笔朝上放还是笔朝下放吧?朝上放,笔毫就散开了,朝下放,笔毫就墩坏了。
所以笔筒只能放没用过的毛笔,但没用过的毛笔还不如放在盒子里。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