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倭国七宝烧,康熙御赐剑(4/5)
这不是景泰蓝啊······
再一细看,画片上的人物,竟是倭国服饰。
吴夺这才明白,这是倭国景泰蓝,正确叫法应该是七宝烧!
七宝烧,还是来源于景泰蓝的。
明代华夏的铜胎珐琅器“景泰蓝”产生之后,也传到了倭国。
于是,倭国人也开始尝试烧造。不过很棘手的是,当时只有器物传入,技法却没有传入,倭国工匠只能根据器物摸索着来。
结果,烧是烧出来了,可和华夏的景泰蓝却不太一样。
倭国景泰蓝就有了一个新名字——七宝烧。关于名字的来源,基本是因为烧造材料;当然,并不是只用“七宝”,这是借鉴了佛教七宝的说法,也能体现档次。
简单来说,景泰蓝是用颜料混合珐琅质,然后填入掐丝底框之内,由此形成的彩色珐琅是不透明的;七宝烧呢,是先在铜胎上做成彩色图案,再上“玻璃釉”,透明不说,它还反光。
景泰蓝的美,其实是在繁复的基础上产生的,掐丝图纹和彩色珐琅也相得益彰,厚重深邃。
相比之下,七宝烧则显得单薄。
但是呢,七宝烧色彩更为细腻丰富,观感更为亮丽华美,特色也很显著。后来又从倭国传入华夏,还吸引了不少爱好者。
而且,七宝烧也有一些“升级”,比如又有了银胎。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