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太白尊,不太红(5/5)
康熙早期乃至到中期的官窑,很多是不落年号款的。不落年号款,也分两种情况:一种就是素底,什么都没有,彻底无款;还有一种,就是这青花双圈款,双圈内无字。
再看底釉,典型的糯米白,看着很细腻;胎釉结合得不错,圈足也呈现出“泥鳅背”的特征。
看这图,没啥问题。
吴夺又点开了几张图片,细细看过之后,又看了三个视频。这三个视频,一个重点是足底,一个重点是口部,一个重点是釉面和浅刻的团螭纹。
看完之后,吴夺大体有了一个判断。
这太白尊,通过图片和视频来看,问题不大。就连这不太红的釉色,也能解释。
红釉瓷器,烧造成本高,难度大,即便是官窑,成品率也不是很高。自打宣德朝之后,整个明代,几乎很少出现官窑红釉。
二百多年之后,清代康熙朝才又恢复。大名鼎鼎的郎窑红就是这时候横空出世。而且,康熙朝之后,红釉的品种也逐渐丰富起来,什么胭脂红、珊瑚红、矾红,都是新品种。
这件太白尊的红釉,应该是康熙早期试烧红釉的产品。应该说不怎么成功,但也不能算失败,至少不难看,甚至别有一种味道。
而且,既然能保留下来,就说明没有认定为失败品,是被认可的。
当然,这是就真品的情况说的。高仿若是仿不好,也可能搞出这种难见的釉色来。
吴夺将手机递还给摊主之后,接口问道:“东西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