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书到用时方恨少(2/5)
也就是说,至少从雍正七年开始,这样的瑕疵品(次色脚货),并不是一概销毁的;御窑厂会在“酌估价值”之后选出一部分,“造成黄册”,每年运送京城,上交到清宫内府。
而清宫内府收了之后,有一些是一直放着的;但还有一些,会在京城变价卖出,或者定为赏赐品。
这是乾隆初年的折子。唐英上奏此折,主要是请示登基不久的乾隆皇帝,御窑厂的瑕疵品,是不是要按照以前雍正朝的老规矩办?
乾隆怎么批的呢?
“嗣后脚货,不必来京,即在本处变价。钦此。”
好家伙,乾隆比雍正的开放度更大,直接允许御窑厂将瑕疵品就在景德镇卖了。
但是,还是有两种御用官窑瓷器不能流入民间。
一,黄器。
二,五爪龙器。
这两种,确实很特殊。黄,通皇;五爪龙,则代表天子。
所以,面对这件白地绿彩双龙祥云纹罐,不问价或者不想买的人当中,说不定也是知道有些御用官窑的瑕疵品,是曾经流入民间的。
只是,这罐子乃“五爪龙器”,太特殊;瑕疵品就不可能外流了。
但是,在乾隆八年,唐英又上了一道折子。
他在折子里说,其他的御用官窑可以卖,可黄釉瓷器和带有五爪龙的瓷器,是“无可假借之器”,这样的官窑产品,民间是不能僭越的。对这两种瓷器的瑕疵品,他认为要么销毁,要么“附运进京”交给内府处理。不能流入民间。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