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春晚后台的阴险勾当(3/5)
李正素则是看着裴琰之,一副“你小子干的不错”的表情,从一旁拿过自己的手机,拨通了电话,说道,“天女的戏服,央视后台,速来!”
李正素拨通的正是自己的服装管理的电话,要知道戏班的后台,服装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因为就像今天的这件事,如果碰到有些不懂行的演员,就真让张导演给糊弄过去了。
因为有很多演员根本就不懂自己应该穿什么样的戏服上台,主要是因为京剧的戏服太多了,简单来说,分为五大类,蟒、帔、靠、褶、衣。
“蟒”,就是蟒袍啊,都是皇帝,或者有身份的官员通用的礼服,通常被称为“官衣”。
“帔”,就是各级官吏及其眷属在家居场合穿的常服,就像是穆桂英在唱“猛听得”的时候,穿的就帔。
“靠”,就是武将通用的戎服,分硬靠、软靠、女靠、霸王靠、改良靠等。
“褶”,这个字在字典里的音是“者”,但是在京剧里的大家通常提到这个字的时候,他的发音为“学”,这类戏服式样有点像和尚、老道穿的那种衣裳,大斜领子,斜大襟,长袍大袖,所以也叫做道袍。
“衣”,其他所有不算在上面四种戏服的服装,都算做“衣”里面。
这么多的戏服,你让一个演员去记住这些是很难的,所以就需要有一个非常懂行的服装管理,叫做“箱倌”,而且在过去的时候,每个剧团都会有很多的衣箱,那些大的剧团都会有一套“官中箱”(即共用行头),这一基本设备大体囊括了戏曲演出的全部脚色装扮,具有一般性,故又称“全箱”。
全箱分大衣箱、二衣箱、三衣箱、盔箱、靴鞋箱、把子箱。这里面放的服装各不相同,就不一一赘述了。
在过去的时候,这些箱子,每个箱子都会有专门的“箱倌”看着,外人根本就不可能接触的到。
而且戏班里还有一个规矩,就是这些衣箱上是不允许做人的,尤其是大衣箱,因为里面有可能放的是龙袍,坐上去就是大不敬。
也就是李正素心里面有数,所以才跟张导演据理力争了起来,但是张导演想要蒙混过去,结果被裴琰之直接给拆穿了。
这件事闹到现在,已经闹大了,就连导演也听到了消息,一脸铁青的来到了后台,二话不说,让人先把张导演给带走了,跟李正素先表达了歉意,说这件事肯定会给她一个满意的交代。
这件事情虽说不是大事,但是背后隐藏着什么,可是很耐人寻味的,一个小小的副导演,敢来捋梅派的虎须,而且还是正是春风得意的李正素,这简直就是作死的行为,但是他既然这么做了,肯定后面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
但是这种问题,裴琰之就不管了,而且很快,新的戏服也已经送过来了,裴琰之也是化妆完毕,等待着上台。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