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黑炭妞和牛皮(4/5)
酱猪蹄、小鸡炖蘑菇、五花肉炖酸菜、鲶鱼炖茄子……等肉类冲击着吃货吴雅的视觉和味觉。
她能明显感觉到,从小年到除夕这一周时间里,她至少胖了3斤。
而“罪魁祸首”自然就是东北这浓烈的食肉风气,还有她那张完全管不住的嘴。
一开始,她还信誓旦旦的告诉江北,自己是怎么吃都不胖的体质……
如今一看,很打脸!
吃过午饭,江北老妈神秘兮兮的从零下三十多度的室外,拎着一个黑色塑料袋进了屋。
“儿子,猜猜这是什么?”
江北嘿嘿一笑,直接说道:“冻柿子和冻梨!”
老妈这种“猜猜看”游戏,每年都玩儿,而江北自然每年也都能猜到。
冻柿子和冻梨,其中江北最喜欢的就是冻梨。
冻梨的诞生,既证明了东北人民的智慧,也侧面反映了东北当年的贫困。
早些年间,由于食品匮乏,外加没有水果保鲜技术,冻梨和冻柿子几乎是普通人家,冬天能吃到的唯一水果。
后来日子好了,加上江家因为工作原因,搬到了饶河城里,村里人便不再登门求字,自然也就不再给他家送着冻梨。
等到如今,水果冷藏技术、保鲜运输技术无比成熟,哪怕在三九天,也能吃上新鲜水果。
这便导致冻梨在市面上越来越少,且逐渐退出了东北新年必备食品清单。
吴雅在京城从没吃过这种卖相“惨烈”,吃法有趣,味道喜人的水果。
江北告诉她,解冻冻梨的步骤,用东北话说叫做“缓(huan,一声)”,意思就是化冻。
用冷水一泡,冰凉的冻梨周身就会结上一层冰,然后用手一捏,那冰层就会裂开,而里面原本坚硬的冻梨也会变得软软乎乎。
而准小叔子江南则用他的理科知识,硬核解释了关于为什么要用凉水化冻的原因。
一通解释过后,江南成功把吴雅这个艺术生讲的头脑发昏。
“江南,别说了……”
吴雅揉了揉发胀的脑袋,尴尬的打断了江南的“物理魔法”。
当她亲手捏碎一个“缓(huan,一声)”好的冻梨的剔透冰层,一口咬下去,口感绵密,汁水浓郁且冰甜可口。
不吃不知道,一吃吓一跳。
原来这黑不溜秋的冻梨竟然能如此美味!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