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通关(2/5)
这种古埙,纯土炼制,薄胎空心,胎体厚度大概只有3毫米,真不知道里面的中空,还要平滑,满足音色的要求,是怎么挖出来的。
整个埙只有鸭蛋大小,象一只气鼓鼓的河豚鱼,鱼嘴就是吹奏者的嘴唇吹气处,鱼身分正、反两面,正面刻画有鱼鳞,反面刻写着篆体器名“煌鼓”,在“鼓”字的右下角,有一个孔洞;正面鱼眼的两个位置,是同样大小的两个孔洞。
吹奏的时候,把鱼竖起来,和这只鱼嘴“嘴对嘴”,两手相拱共持,呈包裹姿势,手势中的两手食指,就正好可以用来封堵鱼眼的孔洞;而右手的大拇指,则刚好可以用来堵反面那个“鼓”字右下角的孔洞。
就这样,一共就一张嘴,配全三根手指:左右手的两根食指和右手的大拇指,就可以吹奏象模象样的曲子啦!
向重很喜欢这个“胖河豚”,尤其喜欢对准鱼嘴时,吹出的那种类似人声,浑厚、呜咽、哀婉、如泣如诉的声音质感,一吹起来,就有一种能瞬间换境,仿佛闭上眼一吹,就身处胡风边塞,茫茫大漠了,那种天生自带的苍凉感、孤寂感,就会由然而出,不用太复杂的技巧,只要一声吹响,就足以令游子落泪、侠客垂刀。
就是这么有魔力的乐器,广康先生特地让向郑以古琴曲相配,进行了示范吹奏,调子很简单,一埙一琴,两相吹奏,时而对话,时而和声,就像是两位贤者在讨论高深的学问一般,让人听上去,不由地会联想出很多情景:埙能表现出战马长啸,而琴则是被马踏过的千山万水、无尽沟壑……曲声入向重之耳,音量很小,但并不妨碍他欣赏出其中之妙。
虽然只有四个孔,却有很多的吹奏技巧:比如说嘴部的吹气,可以送进集中、均匀的气流,吹出稳定的长音;也可以断断续续地卡顿着送气,就会吹出“哭哭啼啼、呜呜咽咽”的泣音效果;两者一配合,就像极了孟姜女要哭倒长城的的声效。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