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奇怪的紫外图谱(1/5)
整个实验过程持续了非常久,为了测试药物的稳定性与回收率,林行知将部分溶液放置在室温下,分别在1、2、4、8、24小时之后,再一次测量它们的紫外吸收值,根据结果测定药物的稳定性。
在这个过程中,林行知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有关物质含量偏高,显著高于药典的规定,杂质总量超过了3。
不过,林行知没有放弃整个检测环节,依旧采用湿法消化和干法灰化,对药物进行了预处理。
然后对已经完成预处理的药物,进行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然而,得出的结果,却让林行知一度摸不着头脑,甚至怀疑是不是实验中的某一流程,或仪器,出现了什么问题。
紫外分光光度法是以样品中的重金属与显色剂作用后,在紫外光下吸收,通过测定吸光度而确定重金属的含量。
虽然这种方法简单、便捷,但因为干扰因素过多,并非主流方法。
林行知正是遇到了这种问题,每次测得的样品液的紫外可见光谱图有着严重偏差,异常数据太多,根本无法拟合求得回归方程。
接下来,林行知开始反复阅读实验手册,不计成本的重复实验。
在浪费了大量显色溶液后,林行知终于得出了一个新的猜测。
问题并非因为其他干扰因素,也并非出在药物的原料上,而是填装药物的胶囊!
“也只剩下这个可能了,不然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林行知揉了揉脸,喃喃道:“不过这部分药物的原料都有轻微超标的现象,那胶囊岂不是....”
林行知没有继续深想,现在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让他继续实验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