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那些历史(2/5)
李雪飞的老公是本地人,当初也有购房名额,只不过人家当时没看上这里的房子,没买,见听蓝有兴趣听,李雪飞闲着无聊,也就愿意跟她多说几句。
李雪飞说:“这里的房子属于安置房性质,2008年时候均价不到2000,还只有本地户口的人才能买。房子虽然买了,但那时候,这地方还是鸟不拉屎,连出租车都不愿意来,真有几个人愿意过来住?又不是没地方住,谁愿意跑到连公交车都没有的鬼地方?要不是有个限制条件,必须满五年才能交易,很多人恐怕买过来转手加点钱就卖掉了。
房子买来了又不能交易还不允许出租,那怎么办呢?打着亲戚借住的旗号,把房子租给附近工地上打工的外地人。
工地上那些人扎堆了住在这里,环境什么样可想而知了。卫生脏、乱、差,小偷小摸、入室行窃的事情时有发生。有一点钱的包工头都宁愿开半个小时的车到附近的老小区去租房子,你就能推测出来这里的居住环境有多糟糕了。
业主本来就嫌路远房屋质量差生活还各种不方便就不爱来了,后来这里住的又全是乱七八糟的人,业主更不爱来住了。
还有一部分人呢,嫌租金太便宜,出租麻烦事又多,干脆连出租都不想租,直接空置着。
时间长了,要不是有人提醒,他们忘记自己这里还有一套房子了也没什么好奇怪的了。
这种情况直到什么时候才好转呢?
到了2013年,房龄满五年了,周边的小区也陆续交房了,配套设施什么的也慢慢跟上来了,最重要的是,小学、初中开始对外招生,这里一跃成为学区房,情况才慢慢好转。很多外地人为了一个本地户口满足孩子入学的条件,纷纷在这里买了房,自住的业主才渐渐多了起来。”
从20082013,这五年期间,房子买卖尚且不景气,更别提车位买卖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