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带着悟空去基建(16)(1/1)
姜如很是吃惊,亲自去看了琼林学院孩子们的学习情况。 教室里面,那些孩子一个个如同坐不住的猴子一样抓耳挠腮动来动去,左顾右盼。 姜如看了忍不住瞥了一眼孙悟空,与他小声说:“你看他们的样子和你像不像?” 孙悟空被打趣,脸色不变,冷哼一声,“和我像是他们的福气!” 姜如失笑,看向了讲台上讲课之人。 那讲课之人乃是溪城一个小官的庶子,名唤田季。 他略略读了一些书,通了一些文墨,自己都还没读透,更别说教别人了。 姜如瞧着他手上拿着的书名为《仓颉篇》。 用神识扫过,上面的内容应该是给幼童启蒙认字之用。 只见着那田季在姜如亲自制作的黑板上写了二十多个字,然后给学生们略略讲了一下,就带着学生反复地读。 学生手上没书,那田季念词又含糊不清,下面的学生哪里能听懂,呜呜啊啊地跟着念罢了。 姜如瞧着不由得叹气,幸好我为了教学方便,在《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的字版上边雕刻了拼音和标点。 看来还是得从拼音教起。 学会了拼音,就算不认得字,也能根据拼音拼出来。 姜如这么想着,便亲自出马上课。 她特地把所有的学生都聚集在大礼堂,上公开课。 她利用留影石将拼音的韵母和声母记录在内,制作成类似于ppt的文档。 上课的时候,将留影石之中的影像投放在一个白色的布上。 如此手段一出,底下的孩子们都纷纷惊呼不止。 十几岁不到的孩子本就是闹腾的时候,看到这有趣的东西,都挤挤嚷嚷想要挤到讲台上去摸一摸那神奇的白布。 姜如威压一出,顿时一个个噤若寒蝉,坐在位置上,动也不敢动。 一听姜如开口,他们望着姜如淡然的神色,心中又是崇拜又是害怕。 为了让这些孩子更容易接受,姜如还特地把声母韵母的歌制作成一个小小的动画短片,给这些孩子放出来。 对于小孩子来说,强迫他们来死记硬背,远不如学习一首童谣来得快。 果然不出所料,姜如放了几遍歌,又一个一个教过以后,大多数孩子都能记上几个声母或韵母。 孙悟空觉得有趣,便也跟着听课。 他本就聪慧至极,脑子反应又快,学习的速度是最快的,姜如放了一遍,他便记住了。 这便是修士的好处之一了。 为了让孩子们学得更快,姜如突然出现一个想法,把留影石安置在各个大街小巷。 太阳升起来便会放歌,太阳落下的时候才会停止。 百姓们听着这念念有词的歌,猜测这也许是天上的神曲,所以他们听不懂。 不过这歌朗朗上口,听多了以后,就算是没有进学堂的人都能唱几句。 声母韵母歌每日不停地循环放,要是在现代早就被人投诉扰民了。 不过在这个时代,音乐是贵族才有资格欣赏的。 所以,平民百姓听着不但不觉得扰民,反而觉得好听,听久了还觉得脑袋更加舒服了。 自从姜如发现琼林学院的老师教学死板枯燥之后,姜如就开始给他们上夜校。 每日晚上给他们上课。 他们本来就有学习的基础,学习拼音比常人要快许多。 在看了姜如复印的书籍以后,更觉得这拼音是个好东西。 这些人大多是庶子,不受家里宠爱,但是好歹读过一些书,也不算是太傻,看到拼音这么个好东西,自然是要努力地学习。 何况这可是国师亲自教导的东西,绝对不是常物! 教了两次以后,姜如就不再亲自教导,而是把这个重任交给悟空去办。 悟空本就是个好为人师的人,学习了东西总要显摆一二。 听说姜如把这个任务交给他,他故意推辞了两下,就同意了。 孙悟空负责教书,虽然看着年纪小,但是没有一个人敢小瞧他。 因为姜如一般是直接用威压解决问题。 而孙悟空一般是武力解决问题。 他最喜欢有人不听话,然后狠狠地整治一番。 其中有一老师觉得孙悟空一个黄毛小儿,竟然被派来教他们,便有意为难。 然后当日便做了一整夜的噩梦,第二日看着孙悟空如同老鼠看到猫。 众人问他缘由,他竟是一句不敢多说,只模模糊糊道:“小郎君不愧是国师之子。” 孙悟空教学的时候,姜如则去各地寻找了当时的文献,标注拼音,制作了雕版,印刷书籍。 不过半月,琼林学院便多了一个五层高的图书馆。 图书馆里可以说是收集了此时最全的书籍。 而且每一本都不止一本,每一本都有注音。 学校里的老师学习完了拼音以后,就被孙悟空赶去图书馆自我学习去了。 至于悟空自身,则是沉迷于图书馆五楼的名为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书籍。 五楼的书是姜如自己默写出来的。 她灵魂越发强大以后,对于曾经学过的东西也记得越发清晰,只要认真回想,就能记得不差分毫。 工业革命光靠她,还是太慢了。 而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开民智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姜如现在还没准备把这些东西给这些刚认字的孩子学习,而是专门给孙悟空的。 孙悟空一开始看这些东西,只觉得朦朦胧胧迷迷糊糊的,完全不知道这些东西讲的是什么。 可是当他按照书本的内容,用姜如制作的显微镜以及一系列实验工具观察这个世界的时候,他的世界观出现了巨大的震动。 如果不是通过显微镜看到那些动来动去的如同小虫子一样的东西,他绝对不会相信,这世界竟然还有微生物的存在。 只是这书本上有些东西并不全面,他读完了以后觉得少了很多东西。 姜如只能高深莫测地说:“这些东西可是能够改变世界的东西,目前只研究到此处罢了。” 实际上是因为她不知道更高深的东西。 没办法,她又不是专业学习这个的,从记忆里面挖出初中高中学习过的东西已经是极限了。 孙悟空觉得这些东西虽然神奇,但是还不至于颠覆整个世界。 姜如但笑不语。 科学的力量你一无所知。 也许神学的确很厉害,但是当科学出现,人类可以掌握自己大部分的命运的时候,人类还会信仰神仙吗? 人类疯起来可是连自己都研究的,当他们知道有一群人天然能够长生。 那么为了长生,他们会做出什么事情呢?真是期待啊。 孙悟空不知道姜如心中所想,再确定姜如没有其他的书籍之后,就开始利用姜如给他的东西观察这个世界。 半年的时间过去,溪城最大的变化就是他们口里经常吟唱的声母韵母歌了。 他们已经知道这个东西是用来识字的,可是并没有多少人去认字,相较于认字,他们更愿意去多干一些活。 不过,听习惯了声母韵母歌以后,每日饭前睡前工作前,他们都要吟唱一番,就像是祷告词一样,顿顿不落。 信仰之力和功德之光伴随着他们的念叨,从四面八方传入姜如和孙悟空的身体。 孙悟空每日沉迷于观察世界,根本没有注意在他身上积累的信仰和功德。 琼林学院。 第一批初级学生终于可以毕业了,现在正是他们参加毕业考试的时候了。 这次考试相当于初级结业考试,考得好的人可以继续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 考得不好的人,可以选择继续学习,也可以选择出去工作。 考试的内容并不难,基本上就是一二年级的水平,能够认出常用的字,熟练使用拼音,能通过拼音阅读书籍,还有就是基础的计算。 可是即使是这样,取得高分的人也并不是特别多,一共一百三十一个学生,只有七个得了满分的孩子。 姜如特地把榜单贴了出去,所有得了满分的孩子都得了100积分。 积分制是姜如新想出来的。 因为她发现,这个时候的货币实在是太乱了,半两、莽钱、五铢钱还有乱七八糟不知道是谁发行的铁币。 而民间交易大多是以物易物。 姜如当初把铁器定价为一百文,他们理解的是一百个五铢钱。 姜如又不是为了赚钱,从一开始和国主的交易就是以物易物,所以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 如今注意到了,自然要调控货币,不能再继续这样的乱象。 于是乎,姜如决定在身份卡里加入了货币功能。 既然在身份卡里加入货币功能,银行,或者说是钱庄就必须要上线了。 这个事情姜如暂且没找到合适的人管着,思来想去,把钱庄交给国主来管。 但是搞了个傀儡分身出来监督管理人员,同时所有地方都安装了留影石,也就是监控。 姜如把建立钱庄的事情和国主说了,可以国主并不理解钱庄的意义。 不只是他,他手下那些官员,也不理解钱庄的意义。 因为在他们看来,钱只有放在自己的仓库里,才是最安全的。 姜如不置可否,只说让国主派些认字的人来。 国主不敢拒绝,寻了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人打发到姜如这里。 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不怎么会钻营之人,要么就是不擅长说话,要么就是不擅长做人。 姜如考核了一下人品,挑出其中一个寡言沉稳之人冲作行长,然后又挑了四个稍微会说话一些的人作为柜台工作人员。 入职之前自然是培训了一番。 孙悟空如今总是要跟着姜如,姜如做什么,他都要观察一番。 姜如培训钱庄工作人员,他便也跟着。 几个暂定的工作人员还不曾融会贯通,孙悟空就已经全部都记下了。 只是他毕竟是猴子,还无法站在人类的方向来思考很多事情。 对于他来说,钱并不是多重要的。 在人类那儿能买到的东西,他都可以去别处免费得到。 就算真需要去人类那里买,他也可以点石成金。 姜如见他如此,便细细说了其中的利害。 猴子想来想去,便道:“这东西能覆了这天吗?神仙是不用金银珠宝的。” 姜如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让人类能吃饱穿暖,让他们变得有钱,让他们变得有知识,然后,他们才能改变这个世界。” 在这个世界,人族才是天道所偏爱的。 琼林学院的榜单一出,顿时引得众人前来围观。 虽然不认得那上面的字,但是琼林学院的学生就在跟前。 小孩子最喜欢炫耀,尤其是排行前面的,高高兴兴地把榜单念了来回好几遍,还把前十名的福利说了。 这第一名是那些满分的人,能得100积分,之后九名依次按照名次递减十分。 围观众人不知道积分有什么用。 便有学生说:“咱们国师说了,一个积分就是一百个钱。” 这学生便是第一名中的一个,得了一百积分,国师说了下次一百积分就是十两银子呢。 这可是他们家全家一整年的收入。 而且国师说了,最重要的是,积分可以兑银子,银子却不能兑积分。 而这积分可以兑换学校里藏书阁里面的书籍,还可以兑换课程。 听说后面的课程有炼铁的还有制作各种器物的,还有很多他不懂的东西。 这些课程学习了以后,便是一门手艺,拿出去随随便便就能赚几十两银子。 这后面的话他自然没说。 因为他之前和父母说了以后,父母就想让他兑银子,根本不相信那课程的好处。 也不想想这是国师大人开的学校,怎么可能骗人呢? 众人看那榜单,走那觉得自己孩子聪明的人对那得了积分的孩子又是羡慕又是嫉妒,暗自后悔没有送孩子进去读书。 而有些觉得自己孩子笨的人则庆幸没送孩子进去读书。 不然考得差了岂不是丢人? 不过马上,这庆幸的人就跟着后悔了。 因为在成绩榜单的旁边,还有另外一张纸,写的是工作分配榜单。 除了前十名的学生,其余的学生十二岁以上的全部都各有去处。 陶瓷厂、纺织厂、养殖场。 这些学生去了不是做如同工人的,而是直接做管事。 榜单上写着三个厂的待遇。 每月一两银,十斤黍米,除此之外,年节时各十斤肉、一匹布。 八岁以上十二岁以下的孩子成为了小老师,被分配去带新一届的学生,每月五百个大钱。 等到他们十二岁,可以选择继续读书,也可以选择去做管事。 八岁以下的孩子,全部继续读书,读的好的也有特殊奖励。 若是能教家人认字一百个,就可以得一百个钱。 听着学生念完,众人只觉得脑袋嗡嗡叫。 那些家里有孩子在念书的,恨不得立马回去让孩子教自己认字。 这都是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