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我要最好的(2/5)
大方向定下来,剩下的事情便是商议如何退敌。
不打仗的话,便只能求和了。
只是城下之盟向来屈辱,晋阳军不久后是要挥师南下的。
若低头服小,和了突厥,那是极伤士气的事情,又在道义上站不住脚,等于大军未动头顶上先罩了一层阴霾。
这个时候,裴寂又站出来了,
“我有一法,可不战而屈人之兵。”
李渊颔首示意裴寂说下去。
裴寂道:“突厥人惯常南下,目的不是攻城掠地,而是为了劫掠资财,此番也不过如此。
要我推断,突厥人不会在此多做逗留,其缘有三——
一则补给不力。突袭而至,必定轻装简行。
二则后方不稳。突厥人之所以行军迅速,无非是马邑那方,刘武周勾连外贼,在北面开了口子,将他们放了进来。
但刘武周乃是见色忘义之徒,突厥人也有明白道理的,岂能不防着他。
三则太原城高将强广,硬攻必有损伤,实为劫掠下策。
据此三条,故而能断,突厥军并无久战之意。”
裴寂所说的马邑正在晋阳城北方,再往北就是突厥,等于是晋阳一道大门。
刘武周,舞马也是知道的。这人因为和马邑太守王仁恭的小妾偷情,怕遭报复,干脆把王仁恭杀了造反。裴寂所谓见色忘义便是指的这件事。
刘文静道:“道理么,大家都懂的。”
“退敌的文章便要从此中来做,”裴寂笑道:“我们不妨给突厥人一个不得不走的由头。”
李渊道:“我原就有此意,却苦不得法。”
“卑职有一疑兵之法,还请唐公定夺,”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