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梦生梦灭(2/5)
他写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个人看法。
他从历史的角度,分析社会改革,所带来的个人之间的贫富差距。指出富的已经在天,穷的还在地下,和社会上出现的种种现象;公正与不公正,公平与不公平,认为这都是很正常很正常的。正因为不公平,才会推动礼会发展
告诉她凡事都要辩证地看问题,要抓问题的本质,不要被表象所迷惑。
什么是表象?什么是本质?一峰他承认自己也不全懂,只能说社会上不公平的现象就是表象。比方说谁家因为谁有权,什么都不用排队啊;同样亲人犯了错,罚款不一样啊!等等。而本质是广大老百姓衣食无忧了,讨饭的没了,进出方便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了等等等等。
他告诉叶知秋,凡事都有正反两面,象一块硬币,要洞察正反面。他还用鸦片来举例说明,说这毒害华人百年的东西,其实也有利人的一面。关键是要有度。
他坚信只要每个人都勤勤恳恳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一定都会有收获的。
他鼓励叶知秋,要有一技之长。同时也鼓励自己,一定要坚持自己的目标,相信自己的选择。
他把自己眼下的情况告诉了她,他承认,凭眼前他所掌握的绘画技术,如果选择素描白描和中国画中的水墨画,他自信还是有希望的。他表露了对这样的培训体制的不满。等等等等。
但李一峰所有寄出去的信,均如第一封一样,泥牛入海,毫无反应。
李一峰迷茫了。他心里清楚,自己的那十六封信,洋洋洒洒的写了许多,其实也是怕自己这样子下去不行,所以他以此来激励自己奋发向上,不可沉迷于享乐。
但李一峰一个二十郎当岁的青春男孩,没有人管制,没有人监督的,靠自己的自觉自律,要想在温柔乡中完全觉醒,真的谈何容易啊?
就算是一个身心都成熟的人,在没有人管控,监督的前提下,要做到洁身自好,也谈何容易啊?
温水煮青蛙的故事,谁不知道啊?
所以李一峰他一方面沉沦在美妙现实之中;一方面陷入对叶知秋的相思煎熬的痛苦之中。一方面咬牙切齿地想改变这现状,一方面又贪图享乐,安稳现状,用大多数人的行为来宽慰自己。
甚至用心中最崇拜的李白的诗句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来为自己的荒唐行为找注脚。
所以他一会儿飘飘欲仙,物我两忘;一会儿后悔难挡,倍受煎熬。
房间里的一切,已被偷偷置换一新,单身小伙的房门,成天关着的,倒是无人察觉得出。
两个月时间飞快溜走,李一峰除路费外,一切就绪,准备去考美术专业。
张兰芳倒是有情义的,在李一峰临别时,给一峰五百元钞票。
李一峰得到她的五百元钱,无疑是雪中得炭,心中感激万分。
虽说最后李一峰进美校又成泡影,这中间或多或少有张兰芳的一丝因素,但一峰对她从无怨言。
从别君后,再无谋面。
也不知对方好坏,但却是对她心存感激,一生铭记。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