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抵达州府(1/5)
防盗章节,一个小时后改回原文。
抱鸡养竹:旧比喻宫僚坐地盘剥,不择手段。明·冯梦龙《古今谭概》载,唐新昌县县令夏侯彪之,一到任就叫里正代他抱小鸡种竹子,自己坐受其利。
斑竹一枝千滴泪:上古时候,尧王有两女,大女名女英,二女名娥皇,姐姐长妹妹两岁,都生得俊秀,贤惠善良。尧王很疼爱他的两个女儿。尧王选贤让能,选虞舜为继承人,并将两个女儿许予舜为妻。尧王死后,舜帝即位,南方的“三苗”部族(湖南),多次在边境骚扰,舜亲率大军南征。娥皇、女英也跟随同行,留住湘水之滨。大军征战南进到苍梧,舜王不幸病死,葬在九嶷山下(后人把这个地方叫做零陵)。娥皇、女英接到噩耗,痛哭不止,一直哭得两眼流出血泪来。泪珠洒在竹子气上面,染得竹子满身斑斑点点,成为了斑竹。后来,姐妹二人投水而死,人们为纪念娥皇、女英,在湘水旁建立庙宇,名为黄陵庙。传说她二人都做了湘水女神,她们的墓在衡山上面。二妃死后,湘水出口处的洞庭湖君山出产一种竹子,竹子上面有斑斑点点紫晕的玟痕,传说为二妃的血泪所化而成。人们将这种竹子起名“斑竹”,又名“湘妃竹”。的诗词中“斑竹一枝千滴泪”,就是说的这个故事。竹马一词始见于《后汉书·郭合伋传》:(郭伋)始到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尔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所谓“竹马”,原来是儿童游戏时当马骑的竹竿。晋人刘义庆《也说新语·方正》中记载:“帝曰:‘卿故复忆竹马之好不?’”这里的“竹马”则代指儿时的友情。读古代诗文,常见到人们用儿童骑竹马欢迎郭伋的故事来称颂地方官吏的,如白居易《赠楚州郭使君》诗:“笑看儿童骑竹马,醉携宾客上仙舟。”唐代杜牧《杜秋娘》一诗中也有竹马的诗句:“渐抛竹马剧,捎出舞鸡奇。”
竹夫人:在古代诗文中,“竹夫人”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例如北宋苏轼《送竹几与谢秀才》一诗:“留我同行木上坐,赠君无语竹夫人。”又如南宋陆游《初夏幽居》一诗:“瓶竭重招曲道士,床头新聘竹夫人。”
文化象征
岁寒三友之竹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