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旧事未了新争起(2/5)
刘玄如何不知这几位的心思。圣上这几年接连下手,除爵还是轻的,要是像信安、长信侯府和甄府那样就太吓人了。
想学贾府、陈府、周府和田府已经来不及了。当初这四家秉承太上皇的意思,把女儿送进宫去,勋爵世家还在嘲笑。现在人家有了保障,其余家想学样子,圣上不允了。只能想想其它的办法了怎么自保了。
勋爵世家算是看出来了,圣上很现实的,你要是个废材,文武都靠不住,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拿你出来祭旗了。于是各府上都想着怎么让家里子弟走仕途。读书肯定是考不上,走武举也不成。文不成武不就说的就是他们家的那些纨绔子弟。
怎么办?走军功路子吧。你没见周老爷、贾老爷,还有薛家那个傻儿子呆霸王,去两浙军前转了转,沾了份军功,蹭蹭就起来了。于是大家都把主意打在了刘玄和丘续良身上了。
石光珠也听出刘玄的意思来,你还是去丘老爷那里想想主意,我这里有圣上和枢密院盯着,而且都是要上前线跟伪军和倭兵真刀真枪地干,带着一帮纨绔子弟去,我是给自己找不自在呀?
对于刘玄的反应,石光珠能理解,人家有自己的班底,打仗就得靠着这些人拼命,有了军功自然先顾着他们,凭什么把军功分润给你?贾府跟他关系好,塞一两个人进去也无所谓,至于其他家的,跟你很熟吗?
想到这里,石光珠有些气苦,我怎么就没有那么多姐姐妹妹呢?要不然塞一两个到守拙园和沧浪亭里去,这事不就成了。刘玄在苏州修园亭藏娇的风流韵事已经传到了京师,大家都知道这个刘四郎是个“好色之徒”。可又如何?这等大才子不这般风流才有问题。
京师权贵圈虽然嘴上对贾府上赶着送女儿不屑,暗地里不知多羡慕。
刘玄身份上占着便宜,领军出征,文武两边都能接受。鄞县海贼、浙西乱贼又证明了刘四郎打仗的本事不比科举差。以后国朝内外有什么乱子,十有八九要拜他为将。这次援征高丽就是例子,主将人选吵了几个月,最后几方妥协下来,还是他最合适。
这就意味着跟刘玄交好了,每次出征都能带上你,分润些军功,比正常磨勘升迁快多了。想到这里,勋爵世家的人都在暗地里感叹,还是贾府老太太厉害,什么都看透了,早早就投了注。这下好了,人家越过越滋润了。
看到气氛有些尴尬,卫若兰和冯紫英扯起其它的话题来。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