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举荐(2/5)
这不仅是因为沈兵此前表现出的能力和智慧,更重要的是利益。
最大的利益,便是“集体论功”。
“集体论功”可以说是秦时二十军功爵位制又一先进之处。
商鞅变法之前,功劳大多是计在将领身上。
这显然会有许多问题:
比如将领不顾部下伤亡,为了胜利和功劳可以用部下尸体去填。
比如部下明白胜利和功劳与自己干系不大,于是消极保命士气低落。
若是以集体论功就不存在这些问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每战不只是简单的取胜就行,还须己方战损低于杀敌数才计功劳。
这迫使为将者不得不想方设法保存部下生命。
这又会反过来团结部下奋勇杀敌形成良性循环。
所以,沈兵劝降了百余名骑兵并将这功劳分出去,其实并非没有好处。
分到功劳的部下会因此感激沈兵,没分到功劳的工匠便希望纳入沈兵制下将来好加官晋爵。
于是,沈兵很快就得到众人的支持:信沈兵得爵位。
何况沈兵还屡次力搀狂澜救秦军于危难之中,还接连发明新玩意……
在这情况下便是沈兵不接任这工师只怕都有人不愿意。
甚至沈兵爵至“不更”还有人担心他会就此返乡。
这要是让沈兵走了,他们上哪去找这外挂般的“带练”啊?
甚至不只是砲师,便连其它随军工匠比如刃师、械师以及攻城师、防师等都盯着砲师的位置。
若不是因为户籍所限,便连甲士都想往砲师挤……
以往甲士威风那是因为晋爵快。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