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发展(3/5)
另一方面,沈兵又从现代知识体系知道,自己管辖的两座城不应该形成竞争关系而应是互补。
比如云中郡适合纺织业,如果九原再发展纺织业就不太合适。
这不是说九原发展纺织业不赚钱。
事实上因为沈兵拥有技术优势利用水力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成级数的降低了布匹的价格,所以就算九原发展纺织业也能赚钱。
问题在于云中郡相比九原有发展纺织业的先天优势:
云中郡距离市场更近,无论九原生产什么布匹,都注定要往中原运输……匈奴人习惯穿毛皮,且他们的牛羊毛皮还很多,对布的需求不大。
因此九原发展纺织业的话就会比云中郡多出两百公里的运输成本,这在古时可不是个小数目。
九原的地理优势在于地理位置重要靠近后套,后套往西过河西走廊就是西域……那就是对丝绸有巨大需求的地方。
诚然,西域也需要布匹。
但前往西域的道路难行,在同等运力下运送丝绸显然比运送布匹要划算得多……这也是丝绸之路主要运送丝绸的原因之一,丝绸具有质轻、体积小、方便运输、价高等优点。
于是不用想了,九原就作为一个生产丝绸的基地做外贸生意。
另外,沈兵也没忘九原是个“草原钢城”的外号,这里到处都是铁矿,还有各种非金属矿……在这发展冶铁工业就是对云中郡形成互补。
于是沈兵没有迟疑,当下就把钵等一行探矿队召到了九原。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