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劝解蔡邕(4/5)
回想起历史上,董卓死后尸体暴晒于街上无人敢前去吊唁,因为当时整个社会大环境都给董卓定性的乃是国贼。
谁知道蔡邕却是直接亲自前去还哭得哭天抢地的,无疑是因为之前董卓看重蔡邕,让蔡邕的一身才能有了用武之地。
但是蔡邕却是从来没有想过董卓是国贼,干了很多的坏事,所以蔡邕这种人其实就是“一根筋”。
若是寻常人刘协搭理都不带搭理的,但是眼前的这个人乃是蔡邕,虽然性格“一根筋”但是却是满腹经纶、满身才气的人,而且是海内顶尖的大儒之一,这些都是不可否认的。
而对于刘协来说,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蔡邕可是蔡文姬的父亲,未来可是自己的老丈人!
多重因素叠加之下,蔡邕对于刘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难道伯喈公一身的才华本事,埋没于这陈留的山水之间,难道不可惜吗?”这时,刘协开口用一种反问的语气向蔡邕问道。
听到刘协所言,蔡邕脸上顿时浮现出了一抹挣扎之色,显然心中在做着激烈的心理斗争。
“难道伯喈公就仅仅因为这么一次挫折就一蹶不振了吗?”见到自己的问话似乎起到了效果,于是刘协继续添火道。
“可是如今这世道,吾一介儒生又能做什么呢?”听完刘协的询问蔡邕似乎有了一些触动,不禁无奈地感叹道。
“若是伯喈公不嫌弃的话,不如与孤一同前去渤海,孤现在正是用人之际,还请伯喈公帮孤。”终于,刘协将自己的目的展露了出来。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