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节 藩镇(3)(4/5)
林永投奔李慢侯的时候,带来了一百来个西军,这些人并没有全部跟林永走。而徐明也带着一百多个人,比林永还多一些,都是在越州闹过兵变的人,一群刺头。人最多,地盘最小,最穷。他手下早就不满,滁州、濠州虽然不算好,可有足够的土地喂饱手下那群人,省的他们三天两头的聒噪,甚至有的去投其他将门。
单穿也同意去,如果能卖盐的话,他可以有一笔固定的现金流,支撑个一年半载,收上一两茬庄稼,就什么都有了。他分到的地盘不错,和州和无为军,位于巢湖平原一带,还都临着长江,现在他们都看到在河港上抽税也是一笔不错的财路。
田氏兄弟也同意,虽然他们兄弟俩占着大大的盐场,收益是不错。可是跟徐明一样,他们两人的老弟兄也不少。他们是马卒出身,李慢侯嫌弃他们太奸猾,一直用一个老实本分的牛仲压制他们。其实两兄弟一直都看不起牛仲,认为牛仲的本事,充其量就是个养马的。所以老早不满,脱离李慢侯之后,他们拉走了大量马兵,有西军士兵,更多的还是收编的各路流寇。马兵比步兵费钱多了,兄弟俩在林永手下又只分到一个县地盘,虽然做起私盐买卖来更狠,可没有土地,人心里不踏实。也没法安手下人的心,动不动就有人跑去投了林永,倒也不是为了钱,纯粹是林永手里有地,愿意给他们分地。
田夏分到的光州和黄州,虽然算不上特别肥的地方,也不是特别差的地方,光州这些年很庆幸的躲过了大多数灾祸,也就是这两次没躲过去,被金兵劫掠了。之前有一个能干的地方官,好好守了几年,因此残破程度小,人还是留了不少。田平分到的寿州虽然是一个半残的州,但是分到的庐州很好,巢湖平原北部,州治在淝水边的合肥县,一听就很肥。
麻烦看起来解决了,林永反倒有些不太满意的样子,其实如果李慢侯不来,他未必会赶尽杀绝。只不过他想在手里留下掣肘这些人的把柄,都是西军将门,也得分个你高我低,这些人都是他林永拉出来的。现在一个个都阔了,翻脸就不想认他?哪那么容易!所以他是想通过拿捏这些人的盐场,让他们对自己有所服从。这才是西军文化,相互抱团,相互依附,也相互制约。
但李慢侯这么一搞,等于是将这些人彻底跟他切割了,除了虚无缥缈的姻亲关系,好似再也制不住这些人,让他颇有些失落。在通泰,他林永就是老大,一呼百应,这些人不管情愿不情愿,该让他们拿刀子捅人的时候,没一个敢拖后腿,因为他林永倒了,这些人全都得完蛋。现在不一样了,以后谁要搞他林永,恐怕这些人一个个会撇的干干净净。
可他还没办法反对,否则就是挡大家伙发财,太不仗义了。
谈拢了,李慢侯就放心了。看来朝廷还是小看了西军文化,这种博弈了近百年形成的根深蒂固的特殊军事文化,不是文人的三寸心思说瓦解就瓦解的。种家将、折家将、杨家将、姚家将,还有大大小小的小将门们,他们在陕西那穷地方挣扎了那么久,早就形成了处理互相之间关系的文化传统,西军有战场抗命的,有擅自逃跑的,却偏偏很少发生直接内讧的。种师道和姚古可以争功,但他们却不可能互相厮杀。
李慢侯也有些小看他们,以为利益不平衡会让他们起内讧,他很确定,这些人真的会为了利益杀人,这才急急忙忙跑过来协调,结果是空担忧一场。
一想到这些人以后可能会给自己送来数不尽的,卖不出去的食盐,李慢侯就开始头疼,侯东已经给他使了无数眼色,他都装没看见。
“对了。我那里有一批女真马,你们谁感兴趣?”
得想办法从这些人手里刮一些钱回本,李慢侯想着,而战马是他们最愿意花钱买的。
“女真马?哪儿来的!”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