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节 削藩(1)(2/5)
每只军队主帅都给一个?那王爵也太不值钱了。因为敌人投降就不给了?赵构当时为了让军队接受议和,许诺军功照旧。
这一些都漏洞百出,画大饼的时候,谁会考虑圆不圆,只会考虑大不大,大是够大了,可没想到出在了不知道该给谁吃的问题上。如果是有恶意,二桃杀三士到倒也无所谓,让军阀们去争斗好了。可问题是现在是朝廷自己为难。
很难分清到底谁的功劳更大,比如在开封,赵立的功劳并不比韩世忠低。但韩世忠是官军,赵立只是藩镇军。给赵立封王,一个有地盘有军队的王,谁能放心?
洛阳方面更麻烦,那边的进攻主力是三支,岳飞、王德和丽琼,配合的藩镇军就真的只是配合,因为田氏兄弟和林永的军队能保存实力就保存实力,攻城这种活他们能躲就躲。岳飞功劳最大,可王德和丽琼两人加起来又比岳飞大。
给岳飞封王,又牵扯到岳飞爬的太快,他资历太浅,跟随赵构很晚。知道杜充投敌,岳飞才独立发展,在通泰镇府位置上南逃,先被罢免,接着张俊带兵在太湖剿匪,看到了岳飞的军队,认为可用,将岳飞调到自己部下,岳飞这才重新启用。接着岳飞在张浚的都师下,开始四处剿匪,南宋的巨寇大半是他剿灭的,如果没有张浚,这些功劳张俊就要占一半,有了张浚,岳飞基本独占了,结果导致岳飞的升官速度如坐火箭一样。
现在又封王的话,他就从张俊部下,立刻压了张俊一头。而张俊对此很不满,他也是要北伐的,被赵构强留在杭州坐镇。为了平复张俊的不满,给岳飞封王就不合适。
朝堂上争论一片,岳飞这人比较自谦,他竟然上书称他的功劳够不上封王。终于终止了争议,可岳飞不封王,洛阳的王爵给谁?不给,朝廷威信放哪里?除非其他武将都上书说不要。给,该给谁?给王德还是丽琼?
最后朝廷议来议去,做出了这样一个折中。开封的王冠带在了赵立头上,理由是赵立之前独立收复了南京,加上这次收复开封的功劳,就够得上一个王爵了。洛阳的王冠莫名其妙的戴在了刘光世头上,因为王德和丽琼都是刘光世的部下,是打着刘光世军的旗号作战的,哪怕刘光世一步都没有离开他的老窝。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