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节 草原涌动(2)(3/5)
怨军四部,能发展成北魏六镇,乃至后来的关陇集团这样的军事贵族集团吗?
一切皆有可能。
但李慢侯目前没办法分解他们,因为保持战斗文化,是眼下最有利的。这可以让东藩用最低的成本,在边境形成战斗力。一旦四部接触军事组织,变成一个个编户,在这里转变为普通农民,北方强悍的部落打来,就只能任人宰割,接着克烈人入关,劫掠燕云,其次河北,再次两淮,又是一场靖康之变。
上次李慢侯在这里进行了一次军事秀,调动了十万骑兵,那是他手里的全部骑兵力量。结束燕云之围的骑兵,从太原、忻州北撤的骑兵,乃至大同的所有骑兵,全都调到了这里。但显然他们不可能长期留守,甚至不可能长期存在,很大一批都可能会裁撤。
东藩二十万大军,不可能长期维持。这都已经不是军费的问题,而是人口的问题。东藩境内,总共才不到三百万人口,山东地区集中了两百万,河北东路人口只有三十多万,燕云更是只有十几万人,以两百多万人口,支撑二十万大军,显然不现实。
随着关内渐渐平静,大多数士兵其实也已经失去了战斗意志,复员老兵,进入一个较长的修整和调整期,势在必行。
不止士兵厌战,军官也大多失去了锋芒,老一代已经疲敝,李慢侯必须着手打造下一代武力。否则目前的军事优势,将很难继续维持。
在他的计划中,目前的兵力至少将压缩一半,海军将压缩到一万人,水军也将维持一万人,因为北方河流少,水军已经越来越难以发挥。陆军将维持八万人,而且将都是骑兵。不一定都是能够骑马作战的骑兵,而是训练骑马步兵。骑兵四万,一万铁浮屠,两万拐子马,还有一万将按照草原民族方式的轻骑;步兵四万,全都是重甲兵,一人三匹草原马,可以长途奔袭,下马列阵。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