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六章 慑服九边诸族裔,一扫弊端炼江山(壹)(2/5)
若非是活不下去了,没有几个肯往这片地儿跑的。
苦寒之地虽然是地力充沛、物产丰富,可也意味着需要深耕啊。
张小公爷很清楚,大明对于这些地区的忽视才是最终让鞑靼、女直泛滥起来的原因。
想要避免这个问题,就是要不断的提人口填充边关。
历朝历代都曾想做类似的事情,但手法粗暴且低能。
比如大明朝,采用的就是直接迁徙富户。
这特么……能好使么?!
搞得怨声载道不说,还闹的一地鸡毛鸭血、哀鸿遍野。
这也是明朝前两位皇帝太小气,又蛮横的性子造成的。
张小公爷与他们所不同的是,多了数百年的见识。
他很清楚直接迁徙富户这是不可取的,甚至会对国家造成伤害。
且他们是被逼迫来的,又怎么肯一心留在此地开发?!
亚圣在《孟子·滕文公上》里,是怎么说的?!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就是说百姓若是没有固定的财产,他们是一切随心随性的。
他们一旦随心随性的话,就会放纵自己的恶。
为了蝇头小利、一己私利,可以无所不为。
其实亚圣的这个观点也并没有什么错处,后来被定性的“留忙无产者”其实就是类似于此。
如果一个人没有什么固定资产、固定职业,那么在蝇头小利的驱使下他们违法犯罪的几率无疑大增。
而他们有“恒产”,就是有相对固定的资产和工作的时候。
他们想要触犯律条,就会极大的考虑到一个问题。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