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六章 边区票子(2/5)
不过沐阳可以理解他的想法,因为这么做还是有理由的。
很显然,银行那位关老先生不是短视之人,不但满腹经纶,而且善于言谈。沐阳观察了他很久,确认了这又是一代人杰。据说从满族姓氏渊源来看,关老先生还是如今120师那位关政委的同族。
这位从战火中走出来的金融家很高兴地接纳了他带来的所有黄金白银,为了平衡雁北根据地的物价,他还以兑换率给他拨了五万元的“边币”,也就是根据地票子。沐阳连准备好的说辞都没有说出来,那位行长就给自己换成纸币,而不是直接充作八路军的军费。
八路军还是太嫩了点,初来乍到时虽说在军事上打了日本人一个狗吃矢,但日本人回过神来就用政治经济军事“三位一体”对八路军进行全方位打击。
比如在省府(傀儡政府)发行的“河北省省钞”、“察哈尔省省钞”和刮民党发行的“法币”,当时八路军没有什么金融学人才,来了华北之后依然使用法币和省钞。
日本人发现这一点后,非常狡猾地仍由八路军使用,但暗中加印察哈尔察钞纸币发行晋察冀边区,还特地发往晋察冀边区,由着八路军继续使用察钞。
两个月后,日本人一句话,就让察钞废除,八路军手里的察钞立刻就变成了废纸,在日占区连一根毛都买不了。就连根据地内都受到了影响,老首长当时没办法,依然强制察钞继续流通,由八路军权威、田地赋税作为担保,这才平定了危机。
八路军缺少经济战的经验,一错再错,继续使用察钞。当时召开了好几次会议,有一次甚至还邀请了沐阳过去参加,只是他当时还在与日军激战,暂时没有空过去参会。而且他当时不过一个地方独立营干部,地位没有如今的高度,去了也插不上话。
干部们讨论出一个笨方法,让察钞盖章之后继续流通,这样就不受影响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