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要素过多的精神续作(2/5)
原因有两个,第一是数据排布与公式使用顺序。重量、宽度、扭矩、模数。
一本报告需要的数种上十个原始数据,先写哪个大类后写哪个大类,哪个参数在前哪个参数在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习惯排法。
这是和主观判断的重要性,还有计算时取用的先后顺序相关的。初级工程师在研究生期间,如果有过长期大量的水文经验,自然会逐步形成特定的数据排布方式。
此外,在使用公式时每个人的写法也是会有差别的,以大家三年级就学过的雷诺公式为例。
教材可能会写成repvl/μ,但你习惯写成relvp/μ自然也没有错。
这些小细节单独拎出来都无关紧要,没什么值得在意的。北条一辉本来也没想注意这些,但一种独特的熟悉感却让他感觉到了奇怪。
本来前面看别的报告,都会有一种磕磕绊绊的陌生感,需要一点点反复浏览才能看懂。
但这份问题报告在阅读时,基本不会导致阅读障碍,非常顺畅的就过去了。
这种感觉很像整理房间时,翻到了自己高中写的作文,时隔多年再去就会有一种熟悉的陌生人之感。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