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三分考卷,三种答案(4/5)
小妾在古代的地位等同货物,哪怕是皇帝的小妾亦是如此。
汉朝的成帝刘骜一样娶了自己老爹的小妾,还立她为皇后。
武则天便是因为出身商贾,给褚遂良、来济抓着小辫子说她“出身卑贱”。
如果上官仪、刘仁轨、狄知逊、娄师德都是那种爱惜名声,照死轻商,那就让李元瑷蛋疼了。
他总不能自己鞍前马后的脏活累活往身上揽。
他自问远远比不上诸葛亮能够做到事必躬亲。
李元瑷看得出来,刘仁轨表面上将发展商业摆在最末,实际上他整篇发展的核心关键便在这最末商业。
想来也对,刘仁轨不比上官仪、狄知逊,都是宦官大户人家,有着高高在上的背景以及卓越感。
刘仁轨真说起来是汉章帝刘炟之后,可这都是唐朝了,汉室宗亲有什么用?说白了就是一个农民,自少孤贫,没钱上学堂也买不起纸笔,只能靠着家里传下来的几本书自学,在劳动空闲的时候,用木棍在地上或者空中写写划划,硬生生磨炼出一身的学问。
刘仁轨是从田地里学出来的,并不觉得自己比商人高贵到哪里去,自然能够看透这其中本质。
李元瑷心满意足的将刘仁轨的心得与方案放于一旁,不出意外刘仁轨就是自己幕僚中主管商业的干吏了。
他随即拿起了上官仪上缴的考卷。
上官仪最是年轻,他的心得过于理想化。通篇的大道理,加上他文采绝佳,引经论典,看得李元瑷是兴致高涨,津津有味,可细细一想,却又全不是滋味。
这大道理谁不会说,可将大道理细分化用于实践才是真本事。
只有道理而无实践,那就是纸上谈兵。
上官仪还是缺少实践磨炼,仅心得而论,就差上刘仁轨这老江湖不止一个档次。
姜果然是老的辣。
不过上官仪的整改方案还是可圈可点的,他与刘仁轨看待事物的角度大不相同。
上官仪觉得江南疲敝的原因在于吏治,江南天高皇帝远,且文化不兴,百姓愚昧,人才稀缺。
百姓任由官吏肆意支配而投诉无门,因此导致江南上下举步维艰。
上官仪这个提议别出心裁,让李元瑷眼前一亮。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