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挑战(3/5)
“猪股教授,我先提问吧!”孙贵山怕其他人面皮薄,不敢向霓虹专家开口,决定抛砖引玉,“我想请问一下,为什么你设计预烧方案的时候,只选用了五百摄氏度、七百摄氏度和八百摄氏度三个温度指标,而预烧制的时间则定在五个小时和十个小时这两个时间段呢?”
“孙厂长,你这个问题问的很关键!”猪股吉夫先夸了孙贵山一句,然后回答道:“因为根据我们的研究经验,陶瓷坯体在摄氏三百度以下的热处理,基本上还属于干燥阶段,是干燥处理的延续;而我们这次预烧结的瓷支撑轴装置主要成分是氧化铝。而氧化铝坯体在时长超过两个小时,工作温度超过摄氏一千度的预烧过程当中,尺寸会有百分之零点四的收缩,这就会对第二次烧结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所以预烧结的最高工作温度,最好是不要超过摄氏八百度。”
“另外预烧结的工作时间对坯体的抗拉抗压强度也有不同的影响,根据我在预烧结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氧化铝生坯的强度在同意预烧温度下,五小时和十个小时之后都会产生比较显著的变化,而低于五小时,或者超过十个小时之后,这种变化非常缓慢,不太明显。”
“再考虑到贵厂只有六台电阻炉,因此从实验效率上来讲,把其他预烧时长给省略掉,只设置五小时和十小时两个预烧时间段,是最经济也是最有效的。”
除了郝爽和杨光辉两个人之外,现场所有人都以四十五度的仰视角去看猪股吉夫。这些东西说出来很简单,但是如果没有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反复摸索试错,是根本掌握不到的。
但是猪股吉夫教授却站在这里,云淡风轻地把他在无数次实验中获得的宝贵经验毫不藏私地讲授给他们。且不考虑猪股吉夫教授的技术水平,单冲着这一份人品,就足以被冠以当代白求恩的称号!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