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文斗(4/5)
两位大儒不时皱着眉头,时而又眉头舒展。
读到好的诗词,就像是喝了琼浆玉液一般。
读到不好的诗词,顿时便味同嚼蜡。
“这篇小词写得不错!”。这时候,宋崖不由微微赞叹起来。
许多人都看向了宋崖,两位大儒这是第一次发声称赞一篇诗词写得不错。
萧天漠也看了一眼那篇小词,说道,“确实写得不错!”。
曹阳笑着说道,“我来为大家吟诵一番!”。
萧天漠将写着诗词的宣纸交给了曹阳。
曹阳吟诵道:
喜鹊桥成催凤驾,
天为欢迟,乞与初凉夜。
乞巧双蛾加意画,玉钩斜傍西南挂。
分钿擘钗凉叶下,
香袖凭肩,谁记当年话。
路隔银河犹可借,世间离恨何年罢。
“好词,真是好词”,听到这篇小词之后,许多人都拍手称赞。
“不知这篇小词是何人所做?”。有人好奇的问道。
曹阳说道,“乃是柳雪衣所做!”。
“什么?竟然是柳大家所做?”。许多人惊讶。
“柳大家不愧是会稽才女,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接着有人感慨起来。
众多书生的诗词被柳雪衣这名清倌人压了一头,大家倒也不觉得尴尬,这个年代,女子再有才,注定也只是男人的附庸品而已,科举都不能参加。
所以,有才的女子,不仅仅不会遭到男人的嫉妒。
反而会受到男人的追捧。
许多人都恭喜柳雪衣,此番柳雪衣所做小词被两位大儒推崇,真是出尽了风头。
以后名声必然更为响亮。
柳雪衣则是巧笑嫣兮的一副样子,看着倒是颇为的平静,也是见过世面的人。
两位大儒继续点评,先后又点出了几首相当不错的诗词指,曹阳则是将这些诗词在众人面前读了出来,这也算是给他们的奖励了,由大儒点评的诗词,由省文院院主读出来,这些人想不出名都难了。
此番文会之后,这些人头上估计会多出各种各样的称号了,比如司徒明之所以被称为小诗仙,也是因为多篇诗词登上大武周刊,甚至圣刊,再加上被人为宣传,造势之后,才有了这样的名声。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