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且待试他一试如何?(求订求票!)(3/5)
“是要去李家吗?”付大海道。
“肯定不是啦。”未等朱翊镠答话,阳康便抢道,“要知道去李家,潞王爷可从未带过奴婢。”
这个理由很充分。
的确,每次去都是带付大海。
阳康一次没给机会,尽管他早知道李之怿的事。
“小康子说得对。”朱翊镠道,“这次咱出宫不是去李家,而是去鼓楼斜街。”
“鼓楼斜街?潞王爷,去那儿作甚?”付大海忙问。他真是担心朱翊镠又闲着蛋,出宫惹是生非。
朱翊镠一摆手道:“废什么话?去了不就知道,赶紧换衣服。”
“哦,潞王爷。”
付大海和阳康两个都去了,但因为他们还不知道驸马第一候选人严永凡的事,只知道鼓楼斜街是京城著名的商业街。虽然不及棋盘街繁华吧,但自元朝鼓楼斜街便有“舳舻蔽天”之盛况记载。
鼓楼斜街,其实就是斜街(后世著名的烟袋斜街就在那里),因位于鼓楼前,鼓楼又贼有名气,所以有时候就在斜街前加两个字。
斜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朝忽必烈时期。
元世祖忽必烈修建大都时,布局是“前朝后市”,也就是从永定门到三大殿是朝,钟鼓楼后是市,即市场,更由于开凿一条360里的“通惠河”接通南北大运河,使南方货船直接到大都靠岸,各种商品源源不断供应大都市场。
通惠河建成以后,积水潭就成为了港口码头。大米、茶等源源而至,附近船舶如云,商栈林立。为使码头至鼓楼前有一条通道,于是在积水潭至鼓楼之间修建了这条斜街。因街道干线是斜的,所以称之为“斜街”,这是它的由来。
尽管明朝中期以后通惠河淤塞严重,积水潭面积萎缩,交通货运逐渐改成陆路,曾也因漕运的需要多次疏通,然终不复当年之貌。可即便如此,仍然没有影响到斜街商业区的繁华。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