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章 东番(即台湾)(2/5)
(注:台湾一名源于居于今台南安平的平埔族原住民西拉雅族“台窝湾”社的社名,意为滨海之地,并取全称中的“台”字作为简称。明朝万历年间官方正式启用“台湾”一词。)
在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本是相连着的,约几百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台湾海峡,台湾岛才与大陆分离。
台湾早期居民中大部分是从中国大陆直接或间接移居过去的。
据载,1971年和1974年两次在台南市左镇区发现了台湾迄今最早的人类化石“左镇人”。左镇人和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有亲缘关系,同属中国旧石器时代的晚期智人,于3万年以前从大陆经由福建长途跋涉移居台湾,可以说是最早开发台湾的先驱。
台湾早期居民中还有少部分属于尼格利陀地域人种的矮黑人和属于琉球人种的琅峤人。
夏商时期台湾属于九州中的扬州。
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230年。三国时期,吴王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一支由一万余名军士、三十多艘船组成的船队到达夷洲(也就是台湾),是中国大陆居民利用先进的文化知识开发台湾的开始。三国东吴丹阳太守沈莹的《临海水土志》详细记载了当时台湾的生产和生活形态,是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
隋代大陆和台湾的接触增多。隋炀帝曾三次派朱宽、陈棱等人前往流求(今台湾)。
九至十世纪的唐末宋初开始有汉人定居澎湖。宋元时期汉族人民在澎湖已有相当的数量。汉人开拓澎湖后开始向台湾发展,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十二世纪中叶南宋将澎湖划归福建路晋江县(今福建晋江)管辖,并派兵戍守。大陆和台湾的联系日渐频繁。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