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技法无高下,功力有深浅。(3/5)
周行却笑着表示:“这是两个问题,不过我可以破例都回答你,首先,叶问2我的个人片酬并不是五千万,而是四千万。”
这话一出现场记者就不淡定了,之前五千万都没答应,怎么可能会答应只拿四千万?这不是自降片酬吗?
“而且,我只拿一千万现金,其余三千万折算成投资,所以,观众们大可不必担心,因为我个人片酬过高,导致影片质量下降的问题。”周行话音刚落,现场又是一阵惊叹。
有记者又问:“据我所知,叶问1票房大卖,事后,你个人获得了超过一亿的纯收益,这是否意味着,你对制作方进行强行捆绑?”
不用问,这绝壁是香江记者,专门挑事儿的。
叶韦信似乎想要说什么,周行却抢先一步道:“我并不觉得是强行捆绑,首先,任何一部电影的投资都是有限的,投资方也要考虑风险,而一部电影主演的片酬往往要占据投资的三分之一甚至是二分之一。”
“要知道一部电影不仅仅是主角要拿片酬,导演不能白干、制片人也要拿钱,配角也要拿钱,群演、场务都要拿钱,那么剩下来的资金,是否能够保障影片能够高质量的完成?”
“所以我认为,我这么做不仅帮投资方承担了风险,同时也让剧组能有更多资金投放在拍摄上,对影片质量是有促进作用的,至于最终票房大卖,我拿到了多少收益,那都是应得的,不是吗?”
此言一出,刚刚提出问题的记者顿时,哑口无言,其实这种片酬+分成的模式在好莱坞早已实行多年,这么做能够大大促进电影行业的进步,否则,许多国际巨星动辄四五千万美刀的片酬,压根就没几部片子能够请到他们。
好莱坞甚至有一项潜移默化的规则,主演片酬一般不会超过总投资的20,其他的剩余部分,都会折算成投资分红,电影卖座,大家一起赚钱,要是赔了风险大家一起承担。
有记者思索之后举手问道:“周行,你觉得这种模式,在国内适宜推广吗?”
这个问题其实很难回答,好莱坞的模式那么成功为什么华夏一直都没有跟进?其实说白了,还是电影工业化程度太低的问题。
国外一部电影从剧本到后期特效流程都很透明,而国内这方面就要差远了,就拿投资金额来说,往往对外宣称一亿投资,实际能有六千万就不错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