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生活在唐朝

第295章 太平公主和黑科技(2/5)

目录

谁会去在意一个日夜赌钱偷窃勒索的地痞,巡街关坊门的坊正,晚上在不在家?

一个传教的游方蕃僧,一个时不时出外贸易的货郎,一个据说时常给人抄书或者去佛寺抄佛经为生的穷书生,偶尔不在家几天,也是常见的事情。

而且最让李南心惊肉跳的,这帮人几乎都算是“老长安”.......

这才是簪缨的可怕之处,如果是这几年才出现的外来人口,他们在极为排外的长安小市民眼中,他们就显得极为扎眼,从太平秘卫传来的情报当中,不少他们的街坊都表示了对于这群人的熟悉,而且大多拥有长安“户籍”或者大唐的“绿卡”。

但是这些正规身份的来处,就耐人寻味了。

比如那个被“分尸”的地痞,据说已经出现在他所在的归义坊差不多好多年了,说是府兵遗孤,十几岁就出现在坊内偷鸡摸狗,所以坊内的人也能证明他们的身份。

而他的告身上,也清清楚楚地写着祖上何人,出身年月,因为何事迁入长安,落在那个坊等等。万年县衙的关于他的卷宗也是清清楚楚地记载了他何年何月犯了何事,被怎么判罚的。

就跟不少成为“地痞”的普通府兵遗孤一样,简直没有什么区别。

但是就是因为“太正常”了,放在他们身是,所以也就不正常。

只有太平秘卫手下的积年老吏,才隐隐看出他的资料的问题,应该是他们业内高手的手笔。

这也是没办法事情,买卖户籍,犯事了帮着遮掩,还有悄悄改别人的户籍为奴籍之类的事情,算是这些“吏”的老传统了。

这几乎算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情,诺大长安城,这种掩藏在阳光下的隐私事不知道有多少,根本查不过来。

虽然李南知道这帮人的户籍和来历肯定有问题,而且也被看出来蛛丝马迹,但是因为已经过去太久了,县令都换了几任,这种事情一般都是查无可查。

如果真的要查,长安所有的刀笔衙役还有不少官员,甚至可以追溯到三四品的大员和贵族,起码都要被治罪,巨大的关系网和财富网,让李南根本对此毫无办法。

这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完成的事情,整理“吏治”这件事哪怕在后世,也是解决不掉的巨大难题。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网游之我爱赚钱 我真的不是大师啊 系统逼我抄书怎么办 惟道惟极 我真是正道的光 绝宠小娇妻 走向时光里的你 余韵当时月光 君侯总是被打脸 重生之我的理想当富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