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五章 三场比试(第一更)(2/5)
随后,王颖秋起身,神色变得郑重,“现在,由颖秋来为诸位才子讲解一下今日诗会的规则!”
于是款款而谈,众人听完议论纷纷。
原来,这次的诗会分三场比试,分场晋级,第一场是临场作诗,供三位评委点评,决出前五名晋级下一轮。
三位评委,除了祝馨宁外,另外两位则是翰林大学士宋百郓和太傅白清源。
第二场则是比试书法,五位晋级者将自己作的诗写下来,供三位评委点评,前两名晋级。
前两场的比试地点,分别是无仙苑的后院和大厅,毕竟作诗需要意境,在空旷的桂花林中赏着圆月,更能激发灵感。
而写书法的话,则需要固定的桌椅和笔墨纸砚,尤其是大晚上的,虽然无仙苑后院里的灯火通明,但追究比不上屋里。
至于最后一场,则是比词,评委不再是祝馨宁她们三人,而是全京州的读书人和老百姓。
当然了,若是让那么多人参与品评的话,场所自然不能再在无仙苑里。
据说,无仙苑的后院临河而建,河为易水,从京州一直贯穿到江陵,江陵的大多诗会都是临水而起,常称为“易水诗会”,为了与此区分,京州已经好些年没有在易水河上举办过诗会,这次算是复古了。
而此时,原本停靠在易水河最为热闹街道边的六艘画舫连成的大船已经缓缓驶离岸边,来到了无仙苑的后院河畔,安静的等待着。
第三场比试的两人登上画舫后,可以随意发挥随意创作,他们的诗词再由站在环城绕行画舫上的祝馨宁朗声念出,哪首诗词获得的赞许声最多,谁就是获胜者。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