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其乐融融(1/5)
有些个人的事,苏长青亲历两次都说不太清楚,但明白张导的说法更接近事实,历史应该看主流而非个体。
如果六十多年前国民都是《鬼子来了》中那种精神状态,就没有后来多年的战争,也不至于付出两千多万生命代价,翻译官最终被枪毙可不仅仅是因为当初选择了学日语。
有些事不能太文青,非要强调个体状态和命运,一不小心就会陷入扭曲。
《鬼子来了》是根据作家尤风伟的小说《生存》改编的,但将原著军民奋勇抵抗侵略的主题放一边了,只提炼了其中农民愚昧和战争荒诞的元素。
这个已经不算借鸡生蛋,差不多就是挂羊头卖狗肉,后来两部作品还就版权问题打了官司。
苏长青没兴趣选边站加入争论,姜导聪明得很,何必和装睡的人较劲,反而问:“您打算如何表现真实,用伪纪录片模式拍摄?”
姜导后来拍《鬼子来了》,许多片段看着的确像纪录片,但总体风格却不是伪纪录,这算是排除法聊天,故意说不会发生的事。
重生五年了,苏长青越来越麻木,大多数时间对已知的未来视而不见,虽然这个世界充满灾难,但也不会接受一个神棍样的人指点未来,装作无知最省事省力。
然而姜导现在显然还没确定最终的创作形式,有些迟疑:“伪纪录片恐怕不行,对话太多了,人物冲突一个接一个,弄得太伪就恶心了。”
苏长青忍不住看了一眼葛忧,想起他后来在《让子弹飞》里狂喊“恶心”的经典片段,演得太好了。
不过这完全是意识流,并非针对眼前的人和事,大家聊天还是其乐融融的。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