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章 工大联盟(5/5)
“其次,对新加盟的研究所,我建议,要改变它们的运行规则。我们要采用美国模式。”
“美国模式?那是什么模式?”
几名校长都来了兴趣。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能详细说一下吗?”
“能”
中国的高等教育,最让人邂逅的,就是它的研究生和博士生教育了。
在中国,最强的科研机构,没有在各高等学校手里。而是在中科院和各部委手里。
秉承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这些科研机构,承接重大科研项目,集合全国的精兵强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但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实际上阻断了年轻学子的求学之路。
当学生们准备考研的时候,他们的第一选择,是国外的学校。第二选择,是国内的名校,最后的选择才是各科研机构。
尽管各科研机构,代表着国家在各领域的最高水平。但它有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它的所谓研究生和博士生,并不是真正的教学,而是某种工作。
而国内各大学,不要说代表国际最先进水平了,连国内的最先进水平都代表不了。
这次的工大改组,让科研机构与教育系统联动。中国研究生和博士生缺失的一环,终于被补上了。
美国模式的好处,就是科研机构源源不断得到新鲜血液,避免由于人员老化带来的思维固化。而学子们,则通过参与高精尖的前沿课题,开拓视野,提高水平。
后世,之所以美国制裁工大,就是怕相关学生接触敏感信息。
“...我相信,如果操作得好,工大将会引领中国科技,以更大的速度,向前发展。”
成永兴送上了自己的真心祝福。
希望,清北建设美帝的一幕,不会在工大重演。
————————
“谢谢你的建议。很多都是我们没有想到的。”
在坐的几位校长频频点头。
成永兴的视角,果然与众不同。
这些肯定是经验之谈,没有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