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制造局事宜(1/5)
至讲武堂回返后数日,李兴就是接到水师奏报,从澳门转运过来的火绳枪和工匠已经送至梧州。
李兴大喜过望,即从军帅府直属挑选了两百火铳兵,由跟船而来的葡萄牙工匠负责教习,让他们改用火绳枪进行射击训练,以考察两种武器的实战效果到底如何。
经过对比,目前葡萄牙人所用之火绳枪较之大明的火铳优势明显,主要体现在射速和精度上,基本上在相同的时间内,火铳射击一次,火绳枪则可以射击两到三次,而且葡军的火绳枪更为轻便,士兵们射击时稳定性更好,而且葡军的火绳枪上皆设有准心,所以精度上比火铳要强上许多。
其实在嘉靖年间,为了对付倭寇,明朝方面是装备了一万余支火绳枪的,而且戚继光就曾上表,意图大力发展火绳枪,只不过由于明朝的官员不重视,加上腐朽的匠户制度,导致明军依旧使用装备可近三百年的火铳。
经过葡萄牙方面工匠头目邓肯介绍其实火绳枪的射速和威力强于火铳的原因还有一点就是纸壳子弹,它是一个纸制弹筒,外面覆有油脂,里面有定量的火药和二十三十克重的一颗弹丸。
使用的时候,枪手只需用牙把弹筒咬开,把里面的火药倒一部分到发火池里,再把剩下的火药和弹丸用通条塞到枪管里就行了。
那本帅问你,“这些工匠中所有的枪炮工匠全部制作火绳枪,一个月可以制多少支?当然你们如果将制作方法传授给我们明国人,本帅必有重赏。”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