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下馆子(3更送上,求月票)(3/5)
和粮食年年大丰收的后蜀不同,后周由于粮食产量严重不足,屡屡需要外购,所以有着极为严格的榷酒制度,也就是酒类由官府专卖。
在这开封城内,除了顶级权贵开的酒肆之外,一般的民间酒肆,只可能浑浊的黄酒,而绝不可能有十分浪费粮食的精酿白酒出现。
“唉,原本可以去最好的聚德轩。只是,我最近和张永德闹得有点撕破脸皮的感觉,我不好意思再带先生你去。”赵匡胤细心的发觉,李中易很少动筷子,显然吃得不香,就赶紧做了解释。
李中易微微一笑,说:“元朗兄,我一路行来,发现这开封的酒肆非常之多,可惜的是,竟无一家上档次的酒肆,实在是遗憾呐。”
“是啊,是啊,喝了先生家里的玉液香后,再喝这些鸟酒,简直难以下咽啊。”慕容延钊嚷嚷过后,忽然突发奇想,“元朗,你不是和榷酒的那帮子人很熟么,不如帮着先生搞个‘酒户’吧?”
赵匡胤笑了笑,说:“只要先生愿意,这有何难?”
“那就多谢元朗了。”李中易等的就是赵匡胤的这句话。
说实话,主要是大周的酒类有专卖,李中易又是初来乍到,除了赵家兄弟和慕容之外,别无人脉。
瓶儿提前把很多铜钱,换成了金银,虽然在开封兑换的时候,可能会损失一部分,这也总比全都白扔了强得多。
换句话说,李中易如今的手头上,并不缺少发展商业赚钱的启动资金。如今,赵匡胤利用特权,帮他补上了所需的官府特许,那也就是说,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了。
不论哪朝哪代,要想办到特殊的事,就需要特殊的渠道,人脉、钱脉和权脉,缺一不可。
“先生,你可知陛下为何让你去管逍遥津?”赵匡胤瞥了眼吃喝正欢的赵匡义和慕容延钊,小声问李中易。
李中易夹起一筷子莴苣笋,微微一笑,说:“出兵打仗,最缺的是什么?”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